虛擬的感覺 讓我們陷入原始的渴望與生活衝突

作者 晨恩

2018/12/24 14:47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一年匆匆地就要過去了,總覺得自己在這一年沒做到甚麼事情,因為對自己的表現有些愧疚,只好逼著自己在年終之前,去聽了一場科技與心理的專題演講,講題是「透過虛擬場景對人們的妄想思考進行研究探討」。

 

這篇研究是英國國王學院所進行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社區進行穿戴虛擬裝置體驗,探討我們對於中性的電腦角色,如何去產生主觀思考與判斷的一個研究。透過倫敦地下鐵4分鐘車程的場景設計,受試者在完成虛擬情境體驗之後,填寫問卷去判斷電腦角色的性格與態度,以針對受試者本身的相關資料,包含種族、職業、情緒與人際敏感特質進行分析。

 

在專題分享中,我發現幾個很有趣的現象,針對中性的電腦角色竟然會有高達40%的人,認為電腦角色是具有敵意、不友善的。而這些會呈現較為負面感受的人,有幾個顯著的情緒與心理特質,除了我們所知道的容易焦慮、憂鬱,人際感知敏感的特質以外,有玩過電腦遊戲經驗者、屬於中等職業(行政文書、服務業,銷售相關工作)的工作者,都與虛擬誘發妄想思考有顯著的關係。

 

在這篇研究論文中,告訴了我們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容易有焦慮、擔憂、失落情緒與人際關係敏感的人,本來就很容易對社會環境出現較為不友善的選擇性思考與判斷。另外,平時依賴電玩來消除壓力的人,是否也容易在人機互動之中,產生了情緒的連結與投射,造成在思考與感受上陷入了一種需要警戒的慣性,虛擬情境中誘發出自己內心強大而原始的專注與防備,不斷地在遊戲中經驗與回饋學習,讓自己也慢慢接納了這樣的情緒與衝動是生命中的必須。

 

另外,一個顯著因子也讓我特別注意到,在職業類別屬於中等職業的族群,他們會有較強烈的被迫害性思考,會不會跟我們這個社會對於他們的尊敬度不足夠,在他們的工作中總是要忍耐著許多委屈,在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的情況下,自己內心中的思維開始變質了,雖然習慣於臣服老闆或顧客對他們的挑剔,但心中卻隱隱覺得這一切只是迫於自己能力上的無奈,慢慢開始對社會產生了敵意。

 

這一個專題講座讓我想到2015年的一部電影,是由湯姆可魯斯主演的「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劇情主要是在描述有三位力量很穩定的「先知」,能夠偵察出人們的犯罪企圖,並利用科技去讀取他們的腦波畫面,能夠在他們想要犯罪之前,透過犯罪預防組織的警察進行逮捕並預防危機的產生。

 

在人工智慧與資訊科學越來越蓬勃發展的未來,我們真的會有機會透過穿戴裝置的生理檢測、街頭影像機的臉孔視覺辨識、物聯網的群眾智慧,以及手機瀏覽模式的頻率分析,偵測出生活中存在的潛在危機,或是做為心理健康變質的預防。

 

但,目前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需要我們去面對的,想想自己是否有這些容易被環境誘發出迫害性思考的特質,或許我們正被這些思考與感受侵蝕著生活中的情緒與人際關係。

 

如果你有這些容易擔憂、焦慮、人際感知過度敏感,且目前正在經驗生活上的壓力、在過往的生活經驗較為負面,有許多不愉快的創傷經驗,切記要找個人陪伴去停止心中的害怕與抗拒,努力試著打開戒備的心與周遭的朋友聊聊。讓自己從虛擬的世界回到真實中,思考著該如何去改變與削弱這些特質,透過成功的面對與解決問題,消除大腦過往所學習到的感受記憶,這樣我們才可以在生活中撥雲見日,讓自己在未來變得輕鬆與自在。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晨恩

  • 「一個喜歡心理學與輕鬆生活的作家,希望透過心理與生活的結合,能讓每一位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因為閱讀與休息片刻後,擁有滿滿正向與溫暖的生活動力。」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