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難受的人 才能看出他人的難受....讓言語成為他人心上的花朵

作者 愛在三采

2018/08/29 14:24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纖細的事物大多美麗。

也特別敏感。

語言各有不同的溫度,溫暖與冰冷的程度千差萬別。

 

 

溫暖的語言包覆、擁抱憂傷。對世間生活感到疲憊時,有些人與朋友促膝長談,傾訴苦惱,有些人閱讀書籍,從作者書寫的文字中獲得撫慰。

 

 

如熔爐般炙熱的語言中,必然乘載著大量的情緒,話者也許感到舒坦,聽者卻可能遭受情緒上的灼傷;如冰磚般冷冽的話語,也同樣暗藏危機,不僅無法挽回對方的心意,更可能使對方的心永遠冰封。


 

更難受的人

 

一搭上公車或地鐵,我的壞習慣便開始不安分,總愛豎起耳朵,偷聽與我無關的對話。因為在無意間交流的一句話,隨口說出的一段句子中,似乎都潛藏著情深意切的事因。

 

 

每當特別有意思的對話傳入耳裡,我彷彿出海捕魚並滿載漁獲、欣喜而歸的漁民,一顆心莫名悸動。在名為日常的海洋中捕獲珍貴漁獲,是我彼時的心情。

 

 

曾經在(首爾)2號線弘大入口站搭上地鐵,對面坐著的一對祖孫映入眼簾,仔細一看,小朋友的神色不佳,奶奶手中提著藥袋,似乎剛去了一趟醫院。

 

 

「還在發燒呀,吃過晚餐要吃藥呦。」奶奶將手貼在孫子的額頭上,笑著這樣說。

孫子眨著大眼睛答道:「好,我會吃藥。可是,奶奶怎麼會知道我的不舒服啊?」

 

 

在那瞬間,我設想了奶奶可能說出的幾種回答,無非是「年紀大了自然就會知道」,或「奶奶當然都知道」吧。

 

 

以上皆非。

 

 

我的胡亂猜想徹底錯誤。奶奶輕撫孫子前額上的亂髮,說道:「這個呀,更難受的人,才能看出他人的難受⋯⋯。

 

 

受過傷的人都知道,那傷痛之深、之大、之慘烈。

 

 

所以,當看見他人的身體、心靈,正在經歷自己曾承受過的傷痛時,自然比一般人更快察覺。他們獨具隻眼,能洞徹傷痛所留下的痕跡。

 

 

也因為難受過,才懂得減輕他人的難受。奶奶想要告訴這位小孫子的,或許正是這番道理吧?

 

 

 

在體恤之上開出的安慰之花

 

當然是在所有人回家的時候開張營業。你問有沒有客人?比預想的還多喔。

                                                                                                           —電影《深夜食堂》

 

改編自安倍夜郎同名漫畫的電影《深夜食堂》,在老闆低沉的嗓音下開門營業。

 

 

在電影中,沒有狗血連續劇中經常可見的憤怒與復仇的元素。再加上全劇開展的速度極其緩慢,在觀賞電影期間,彷彿緩緩享用一道未添一匙提味味精的料理。此外,猶如未加調味的豆芽湯般清淡的結尾,以及宛如置身暖炕房中的溫煦,想來也許就是這部電影的精華吧。

 

 

如此看來,在這個世界上,因為並不特別而顯得特別之事,似乎俯拾可見。

 

 

日漸西沉,所有店鋪點上燈火的深夜,疲於應付日常的眾人,拖著沉重的身軀,嘩啦啦拉開老舊的推拉門,走進僻巷一隅的食堂。

 

 

失戀的女子、遺忘夢想的年輕人、渴望新戀情的男子,一坐上位置,立刻長嘆一氣,吐出一連串的苦水。他們需要的,似乎不是老闆的「嘴巴」,而是「耳朵」。

 

 

老闆利用周遭隨處可見的食材準備料理。他一面在小火爐上燉煮山藥,一面將淋上番茄醬的義大利麵盛入盤中。齊聚在老舊食堂內的這些人,將他們與家人、朋友和佳人共度的時光與回憶,全都攪拌在一起。

 

 

一口嚥下,品嘗思念,如此撫慰飢腸,心情也在此獲得撫慰。

 

 

其實老闆並不是如此親切的店主人。他臉上的微笑若非老顧客難以察覺,雙手抱胸迎接顧客。沉默寡言。正確來說,是惜字如金。人生經歷似乎比他人更加曲折的他,不打斷對方的話,也不任意下指導棋,而是耐心傾聽,用「跟平常一樣?」等的話語,平淡地附和。

 

 

環顧周遭,那些像電影中老闆一樣歷經重大創傷的人,似乎並不會貿然給予他人安慰。

 

 

他們將安慰精煉—或者說是從安慰的話語中篩出雜質嗎?彷彿將詞彙與句子放入絞碎機後,經過發酵與熟成,再小心翼翼從口中掏出。以合宜溫度傳遞成熟的語言時,安慰的話語才能發揮效果。以短淺的想法與半生不熟的話語傳遞出的安慰,必然帶來副作用。

 

 

就拿「再加點油」這句話來說,雖然有人能從這句鼓勵中獲得力量,但並非人人如此。對於甚至無力振作的人們而言,再也沒有比「打起精神來」更空虛的安慰了。激勵真正困難的人奮發向上,究竟是安慰,還是強求?

 

 

但是依據有限的訊息,不僅無法判斷此人的真面目,也無法了解其底細。察覺隱藏在對方微笑背後的傷痕時、琢磨出對方喜歡的東西乃至於討厭的東西時,才能勉強說出「我稍懂那個人」吧。

 

 

不是嗎?

 

 

安慰,

是在體恤的土地上,

開出的花朵。

 

 

當安慰受限在對對方的「了解」時,反倒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細細感受對方的情緒,再以和緩的節拍道出足以撫慰傷痛的溫暖話語,也不算太遲。

 

(作者/李起周:韓國暢銷百萬作家、全韓國最會說故事的男人,媒體人出身,記者工作的訓練,讓他有著精準如針的眼光,看透話語背後的真實。)

 

>>本文出自《解語之書:愛不曾消失,只是尚未被解讀》一書

 

延伸閱讀

發文沒人按讚?這麼做吸引眼球

「斷捨離」很難?用二個問題反問自己 丟東西不再是難事!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心理學教妳管理「身體能量」不再瞎忙

更新時間:2018/08/30 17:0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愛在三采

  •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