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新聞
北檢偵辦三中案,查出前中投董事長張哲琛及總經理汪海清,當年召集中投高層密組「華夏專案小組」專責出售三中股權,不但刻意設計複雜的交易機制、挑選買家,還找來同一家公司鑑價,連合約也存在著難以解釋的不平等條款。
馬英九在2005年7月間接任國民黨主席,他一上任就火速處理黨產,國民黨同年把華夏投資公司股權,以38億元賣給中央及光華投資公司。
不過,華夏名下持有中視、中影及中廣股權很棘手,依規定必須在《廣播電視法》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的條款生效前移轉中視、中廣股權,否則兩家公司將面臨廢照、撤照命運。而大限就在06年12月26日,馬英九要求在期限內達成任務,這項決定成了中投接手華夏後的首要工作。
不過,辦案人員發現,明明只有中廣、中視面臨時限,中投為什麼要非得把中影一起打包賣掉?據悉有證人向檢方解釋,當初馬英九下令處理華夏股權,當然包括中影,而且整個出售過程都經過國民黨中常會討論決議,最後才由馬批核,「包裹出售絕對沒問題!」
非得打包中影一起賣引檢方懷疑
蒐證指出,馬英九為了快速處理此事,還欽點最熟悉黨產狀況的張哲琛(時任國民黨行管會主委)及汪海清主導買賣。據瞭解,當時張、汪在中投召集法務、業務、財務及會計部門主管及承辦人,祕密組成戰略單位「華夏專案小組」,專責處理華夏股權事宜。不過,出售過程卻顯得疑雲滿天。
檢方查出,當年張哲琛主動出擊接洽許多買家,據說東森、富邦、統一等財團也曾表達興趣(事後遭國民黨否認)。不過,有證人表示,當時因為綠營執政的關係,許多財團擔心染上政治色彩,只好打退堂鼓,當時只有中時的余建新堅定表達購買意願,中投很快就與他展開交涉。
據悉,中投一開始就把這個案子發包給衡平資產鑑定公司估價,得出每股價值區間為14.58到17.82元。負責議約的戰略小組精算華夏的資產和負債,認定每股為16.67元,淨值約40億元,在獲得馬英九同意後,雙方就以該價格成交。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03期〉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7/11/22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