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成長趨緩 專家憂台灣未富先老

記者 高志宏 / 攝影 李彥穎 報導

2017/01/24 22:32
圖/TVBS

外商銀行分析,台灣的勞力人口成長率這幾年不斷下降,恐怕影響經濟動能,台灣勞工很有可能面臨未富先老的窘境;專家解釋,這是因為台灣從前是勞力密集產業,老闆依靠低薪雇用人力來拚經濟,但是時代改變之後,不少老闆卻沒有跟著轉型,仍想用低薪人力來應付對手,隨著國內勞工越來越少,產業勢必要轉型才不會惡性循環。

阿智今年43歲,因為從小罹患腦性麻痺,即使擁有碩士學歷,求職依然處處碰壁,直到去年他來到這裡,台北市政府和企業合作開設的單位,生平第一次得到工作,阿智開始發揮所長,使用電腦繪製建築物的3D結構圖。

 


腦性麻痺患者阿智:「我覺得老天已經對我很好了。」

在這裡不只阿智,還有更多身心障礙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互相腦力激盪,樂觀進取的態度,讓引介他們工作的工作人員很欣慰。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處長陳惠琪:「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的穩定的力量,弱勢者你一定要先自助,然後才會有人助。」
 


不過雖然這些弱勢族群樂觀進取,台灣的勞動人口還是持續縮減,影響經濟動能,專家警告,台灣勞工很有可能面臨「未富先老」的窘境。

外商銀行執行董事蘇怡文:「其實我們過去5年,針對這個勞動年齡人口成長率,已經平均來到0.4%,那跟2000年左右的0.9%,就是有很明顯地趨緩。」

根據外商研究單位統計,台灣勞動年齡人口的年成長率,這5年不斷下探,2010年還有0.98%、2011年變成0.85%、2015年只低到0.1%,去年開始呈現負數,預估到了2025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會下降至負的1.28%。

以去年各國的統計數據來看,台灣勞動年齡人口成長率是負0.41%,比起新加坡1.2、韓國0.14、香港-0.38,甚至中國大陸-0.22都還要低,如果台灣經濟結構沒有轉型,台灣未富先老的情況,恐怕會比鄰近國家更嚴重。

台經院副院長邱俊榮:「未富先老的狀況,通常會發生在譬如說最原始、是靠勞力密集的優勢,或者是我們說所謂人口紅利,這樣的優勢來生產的國家,那在這樣的國家我們知道,一開始的時候其實非常好,因為勞力密集產業,它可以在一開始提供非常多的就業機會,但是這個情況如果久了以後,長期都要靠這種這個人口紅利來生產牟利,其實到最後就會使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那這種情況持續久了,資本家也會很習慣於這種勞力密集的生產方式,當你的產品沒有辦法轉型升級的時候,那這種停滯的狀況就沒有辦法突破。」

專家指出,台灣以往靠著便宜的人力打造經濟奇蹟,但現在時代不同,以代工為主的經營模式卻沒有改變,結果大老闆為了維持低成本,持續使用低薪聘僱人力,年輕人薪資就每況愈下,台灣經濟就會不斷惡性循環,專家開出藥方,台灣必須改變!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黃崇哲:「現代的年輕人,他慢慢有這樣的概念說,我只靠文憑是不夠的,而且這個社會的變動是相當地快,所以我必須讓自己成為一個跨界人才。」
 


台經院副院長邱俊榮:「我們至少要去掌握價值的分配,至少要有下游產品,譬如說我簡單這樣講,我們最近新南下,我們都想要把東西賣到東南亞去,但是當我們把它當作市場的時候,我們發現沒有東西可以賣,譬如說日本、韓國他有汽車可以賣、他有冰箱可以賣、他有電視可以賣,他有很多東西可以賣,但是我們幾乎都沒有東西可以賣。我可以這樣講,就是說對台灣來講還是有很多的廠商,其實在付基本工資,哪些廠商在付基本工資呢?我如果說得比較不客氣,是相對來講比較沒有競爭力的廠商,其實台灣應該要慢慢學習,訓練我們的生產製造,要怎麼去面對比較合理的成本。」

專家強調,台灣年輕一代如果不想未富先老,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做到多重價值,業界則要把眼光放遠,將產業逐漸轉型,最終目標就是經營品牌,至於政府最後的手段提升基本薪資,雖然短時間會產生重大衝擊,但長期來說有利於產業發展,想要擺脫未富先老,產官學都還要再努力。

更新時間:2017/01/24 23: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