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川普將亂開關稅貿易戰場 台灣切勿盲目跟進!

作者 韋安

2024/10/31 08:54
汽車售價在台灣普遍高於日韓及東南亞各國。(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剩不到一週,川普(Donald Trump)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針對關稅問題互相飆車加碼。美國與加拿大政府已相繼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0%的高關稅,而歐盟亦預計於今年11月啟動45%的永久性關稅政策,這些舉措無疑是為了抑制中國電動車產業的急速發展與全球擴張,但在此背景下,台灣應該謹慎評估,避免盲目跟隨,加入這場美中引發的世界貿易壁壘大戰。
 


台灣尚未直接進口中國生產的車輛,但許多中國企業的汽車,像是Volvo,早已滿街跑。隨著中國車企如比亞迪、長安、上汽等品牌紛紛在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設廠,未來這些「東協製造」的中國汽車品牌進口台灣的可能性將愈來愈高。面對這股新興潮流,台灣應及早準備,提升本土產業競爭力,並應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多元選擇,避免因錯誤的關稅策略加重消費者負擔,進一步引發民怨。

● 高稅壁壘將引發貿易摩擦

若台灣在現行進口關稅、貨物稅的基礎上,再額外加碼針對中國車企設立更高的稅務壁壘,不僅將打擊消費者選擇權,也會對台灣與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東協國家間的貿易往來產生摩擦。事實上,這些東南亞國家已逐步成為中國車企的製造與出口基地,且台灣並非「東協加一」成員國,在貿易上並無天然的優惠政策或免稅優勢,應避免額外的貿易壁壘引發衝突。尤其是台灣正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若為了保護本土產業而制定過度的保護措施,不僅違背自由貿易原則,亦可能影響到其他成員國對台灣加入CPTPP的支持。

● 消費者對高稅負、高車價的不滿日益升高

在消費者角度,台灣汽車市場面臨的高稅負問題早已成為民怨聚焦點,台灣的汽車售價普遍高於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其根源就在於過高的進口關稅、貨物稅、營業稅等多重稅費讓汽車價格高得讓人卻步。尤其是對年輕族群與中低收入家庭來說,購車需求成為一種「奢侈品」,不僅無法享有合理價格的交通工具,日常生活便利也因此受限。

相比之下,韓國、日本乃至東南亞國家的消費者在購車上享有更低的稅負壓力,能以更合理的價格購得交通工具,這樣的制度差異引發了台灣消費者的不平感,高稅負對年輕族群和中低收入家庭的衝擊,限制了他們在求職、通勤、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選擇權,若台灣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提升中國車企的進口稅率,只會加深已經累積的消費者不滿情緒,激化社會矛盾。

● 降低稅率的呼聲不斷,不可反其道而行

台灣的消費者對高稅率政策的質疑和不滿已經逐漸反映到立法層面,不少立委呼籲政府應調整汽車相關稅率,減輕消費者的購車負擔。事實上,早在中國電動車議題成為焦點之前,已有立委多次提案降低汽機車的進口稅及貨物稅,期望能讓汽車價格更符合普羅大眾的負擔能力。

這些提案的核心在於維護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生活便利,減少年輕族群和中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壓力,適當降低進口稅與貨物稅,既能滿足消費者對合理價格交通工具的需求又能促進市場的競爭力,讓更多的品牌和產品進入台灣市場,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若政策能夠妥善調整,不僅能增進市場活力也有助於社會穩定。

● 提升台灣汽車產業競爭力,而非加重稅務壁壘

面對中國車企在東南亞設廠並計劃輸出台灣的趨勢,台灣應積極發展自身汽車產業的競爭力,而非僅依賴高關稅壁壘來保護本土市場。新政策已要求中國車款在台國產零件比率逐年提升,這是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也能促使國內業者加強技術與生產力,然而依賴關稅壁壘將抑制市場競爭力,不利於本土產業的長期發展。
 


此外,台灣政府應該進一步鼓勵國內產業技術創新,讓本土品牌在品質與成本上具備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實力,唯有強化本土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台灣汽車產業才能夠在未來的自由貿易體系中立足,而不必倚賴貿易壁壘來維護市場份額。

台灣在面對美中高關稅貿易戰時,應避免倉促跟進美國的政策,盲目設置更高的進口稅務壁壘。台灣不僅需要維護自身與東協國家的貿易關係,也應重視消費者的基本需求,降低汽車高稅負所帶來的社會壓力。在此情況下,適時調整政策,放寬稅制,並推動本土汽車產業升級,才是更符合長遠發展的方向。

以一個開放而靈活的策略面對中國車企的進口需求,讓消費者享有多樣化的選擇權,同時持續提升台灣汽車產業的競爭力,這樣才能在全球市場中穩步前行,並避免因高關稅引發的消費者民怨,實現國家貿易大局,以及產業與消費者的三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4/10/31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