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民進黨教育政策為誰服務?替國防部開道 還要幫選舉護航

單厚之

2023/06/27 16:57
中央推出大學兵役3+1方案。(圖/TVBS)
作者:單厚之

民進黨政府最近接連推出了兩個教育政策,一是「三年讀大學、一年當兵」、一是「私校學費補助」,兩者都引發了一些爭議跟批評,除了政策草率、急就章之外,更根本的是政策目的模糊,一味只想討好,還沒有解決問題就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正常的情況下,一個政策手段只能達到一個政策目的,如果想要同時達成多個不同的目的,經常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天方夜譚,結果也往往適得其反。以「三年讀大學、一年當兵」來說,首先應該釐清的是,這究竟是教育政策?還是國防政策?

如果是教育政策,認為大學不需要念四年,可以直接縮短為三年,為什麼女生不適用?役男的大學時光比較值錢、時間成本比較高,所以可以壓縮、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女生的時間比較不值錢,還是智商比較低,所以必須要四年才能畢業?這樣的差別待遇,沒有歧視的問題?沒有違憲的疑慮?更根本的問題是,這樣的政策,對教育品質的提升有什麼幫助?為什麼教育部還要編列預算一人12萬的預算來鼓勵各校推行?

如果這是國防政策,為什麼沒有國防部的角色?這些預算為何不是從國防經費支出?「三年大學、一年當兵」和現制相比,對國防戰力又有什麼提升?如果對國防和教育都沒有明顯的好處,政府大張旗鼓的搞出這一套方案,還要花這麼多的民脂民膏,是吃飽太閒、還是錢太多花不完?
 



在賴清德喊出私立大學學費補助2.5萬之後,行政院長陳建仁又加碼喊出私立高中職免學雜費不排富。支持前者的論點是,因為相對弱勢者念私校的比例較高,卻要負擔更高的學費,所以要以補貼彌平貧富間的不公。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高中職的情況與高教完全相反,經常是高收入者為了強化下一代的競爭力,才將小孩私校,結果一視同仁的補助,豈不是進一步擴大了貧富的不公?同樣是補助,結果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政策目標,不矛盾嗎?

國家資源的分配,應該要有嚴謹的評估,不能僅憑個人的惻隱之心。我們同樣要問,私校學費補助究竟是教育政策、教育產業政策還是社會福利?如果是教育政策,私校補助2.5萬對高教的品質提升有什麼好處?這個政策所需的預算超過高教經費的一成,必然會排擠到其他的預算,如果沒有明顯的好處,結果必然傷害整體高教的品質和水準。

若是為了扶植教育產業,讓眾多私校不至於倒閉、私校教師不會失業,政府可以更直接把錢補助私校辦學、協助私校開拓生源、鬆綁對私校的限制,不必繞一圈補貼學生。若是當成社會福利政策,所有的社會福利都有明確的標準,或是中低收入、或是身心障礙,為何這項補助卻不需要?同樣年齡的年輕人,一個讀大學有政府補助,一個直接就業政府就不管,這又是什麼公平正義?


高中職和大學並非義務教育,也就不屬《憲法》第21條「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的範圍。政府對這部分教育資源的投入,從國家的層面來講,應該能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從個人的角度來講,則要「授之以漁」,創造階級流動的可能、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但這個政策卻完全看不到任何這方面的企圖心或可能性。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理論上只有其他的政策替教育讓路,萬沒有教育政策遷就其他的道理。但如今民進黨執政下,教育不僅要替國防部開道、還要替執政黨的選舉護航,至於教育品質能否維持、預算排擠可能產生的後果,通通都變成次要、甚至完全不重要的。民進黨口口聲聲愛台灣、抗中保台,但長此以往,台灣的國家競爭力只會越來越差,越來越沒有本錢抵抗對岸的威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更新時間:2023/06/27 16:57

單厚之

  • 資深媒體工作者,跑政治新聞20幾年,曾任職中時、聯合、蘋果等多家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