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外交部日前提及台海,稱國際法中並無「國際水域」概念。(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美中近期就台灣海峽是否屬國際水域激辯。專家認為,這是兩國對美軍在台海軍事行動範圍之爭,北京反對美軍編隊、偵察。未來需關注中國是否會以海警法等國內法干預美艦行動。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23日舉辦「台灣海峽法律地位爭端及政軍風險」座談會,邀請學者及專家從國際法、軍事和政治層面分析。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之前談到台灣海峽時,指國際法中並無「國際水域」的概念。
外交部前條約法律司長申佩璜在會中說,國際海洋法公約的確沒提到「國際水域」,這是美國海軍行動中的定義。美方認為,美軍在領海以外(包括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的區域都有飛越航行自由。
他認為,這屬於通俗的表述,並沒有違反國際法,屬立場之爭,表面上美中對國際法名詞的論戰,實際上是對美軍在台海軍事行動範圍的爭辯。
申佩璜說,北京雖允許美艦通過台海的專屬經濟區,但不同意美軍可在此有軍事偵察、演習等軍事行動;美國則認為依照國際法,中國僅對該海域的自然資源、經濟開發有主權,且美方不認為偵察屬具威脅性的軍事行動。
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前團長淡志隆也表示,北京主要的關切,是擔憂美軍在台灣海峽進行編隊行動等軍事行為,而非單純的穿越。
他也表示,美艦執行「自由航行行動」(FONOP)的目的,是挑戰沿岸國對專屬經濟區與公海的過度主權聲張,以讓美艦能在全球海域暢通無阻。
美軍在南海執行的FONOP,也挑戰中華民國對南海主權的主張。淡志隆說,外交部這次的回應「一面倒」向美方,可能會影響未來台灣的主權主張。
他認為,中國未來會增加共機進入台灣海空域的頻次,藉此回應「台海國際化」。21日有29架次共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為今年第3多。
對於中國未來的因應策略,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指出,須注意中國3部相關的國內法:首先是中國的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法第14條提到的「歷史性權利」,是否會適用台海?再者,中國是否會以海警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有關管理在中國「管轄海域」內外國船艦的條文,干預美艦在台海的行動?
淡志隆也認為,可以關注中國未來是否透過單方立法的方式,限制外國船艦非必要且具特殊目的的航行;以及是否是會片面宣告台灣領海基線,以一中原則管轄海域。(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06/23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