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籍油輪陶普斯號(Tuapse)。(圖/翻攝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官網)
1954年兩岸情勢緊張緊繃,一起蘇聯油輪在國際公海上被我國海軍攔截並帶回台灣扣押的陶普斯號事件震驚全球。當時,蘇聯籍油輪陶普斯號(Tuapse)運載油料前往中國上海,為防止戰略物資落入共軍手中,台灣派遣驅逐艦丹陽艦前往攔截,雙方劍拔弩張,蘇聯為此告上聯合國,時任總統蔣中正歷經一番考量後,同意接受法國斡旋進行交涉,得以弭平爭議。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近日發布「震驚全球的蘇聯陶普斯輪事件」檔案,解密背後內幕。1954年6月,當時兩岸情勢緊繃,美國聯繫台灣有一艘「形跡可疑」的蘇聯籍油輪陶普斯號,將航往中國沿海海域,台灣高度警戒,出動空軍偵查行蹤,並派遣海軍所屬丹陽艦攔截押往高雄。
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聲明,台灣附近海域發現蘇聯油輪駛往上海,而船上運載油料「是聯合國禁止輸運的戰略物資」,因而扣留。經查,陶普斯號接獲運輸油料任務後,從烏克蘭航往羅馬尼亞康斯坦薩港(Constants)加滿油料即啟程前往上海,預計將油料轉交中國石油公司,而這批油料重達1萬1702公噸,其中「煤油、汽油各占75%、25%,能夠提供米格戰鬥機使用,屬於重要的戰略物資」。
蘇聯以為美國派遣艦艇扣押陶普斯號,揚言不排除以武力防衛航行船隻,美國則否認指控,強調陶普斯號被台灣攔截而停泊高雄,蘇聯則抨擊美國袒護台灣,要求盡快還船放人,否則透過武力解決問題,美國避免戰爭一觸即發,多次聯繫我國外交部,並高度關切後續進度。
當時政院召集各部會組成專案小組,發現海軍是在北緯19度50分、東經120度30分攔截油輪,該位置大約在呂宋海峽,屬於國際公海範疇,推測丹陽艦疑似為了避免共軍干涉,提前攔截陶普斯號,「但在公海扣押船隻卻有違國際法」,且可能象徵對蘇聯宣戰進而觸發大規模戰爭,加上當時發生九三炮戰,讓扣船事件變得更為錯綜複雜。
另一方面,蘇聯可能考量到一旦開戰,勢必引起美國出兵,所以決定嘗試透過外交方式解決。蘇聯請法國駐華大使館出面斡旋,建議讓法國人員探視被扣住的船員,並進行後續交涉事宜。另一方面,蘇聯也向聯合國大會提案控訴台灣「頻繁在中國大陸沿海攔截各國船隻」,譴責台灣不僅漠視國際法,甚至不肯釋放船員,還採取各種嚴厲手段逼迫就範,寄望聯合國能夠維護各國船隻在公海航行自由。
聯合國大會將審議陶普斯輪案是否列入議程,台灣出席大會代表團表示法國已提議居中協調,要求延後討論,獲得多數會員投票支持通過。然而陶普斯號事件因此觸動國際視聽,引起各界關注,同年10月,時任總統蔣中正認為,長期扣押蘇聯船員恐怕難以獲得各國同情,一旦列入聯合國大會討論,勢必遭到國際輿論譴責,打擊台灣國際聲譽,對「中國代表權」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指示接受法國斡旋交涉,外交部也多次安排法方人員前往高雄會晤船員,並基於人道立場,照料船員生活起居,同時為避免蘇聯指控船員遭受高壓手段對待,經常安排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像是看電影、旅遊等,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在地風光。
◤2024年末運勢解析◢
更新時間:2022/05/03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