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公股銀行拚獲利 兼顧公共利益發展與金融穩定

作者 台灣銀行家

2022/09/17 09:38
泛公股銀行拚獲利,兼顧公共利益發展與金融穩定。(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採訪、撰文:廖和明

【台灣銀行家】泛公股銀行不同於純民股金融機構以股東獲利極大化為目標,在追求獲利過程中,需要兼顧公共利益的發展與金融穩定性,積極在金融業務上達成公共利益發展,例如綠色金融、高齡信託金融等服務,同時又能有良好獲利。

 


國內銀行體系中,除了百分百公股持有的臺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外,由公股持有股權較高且具備主導權的「泛公股銀行」,包含彰化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臺灣企銀。

泛公股銀行全數為上市櫃公司,部分是以金控母公司的形式掛牌,除了要以股東獲利極大化外,泛公股銀行都有使命積極配合政策,並兼顧公共利益發展與金融穩定性。

事實上,泛公股銀行就如同經濟血液命脈,結合眾人之力量衝刺國家政策發展的產業,不僅是強化國家的經濟能力,也是為未來的台灣人民種下好果實,奠定更強大的根基,特別是包括資安、綠色金融、信託、數位金融等趨勢議題,各家泛公股銀行若能積極重視,對台灣的未來將有極大的影響。
 

重中之重是各國已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我國也於2022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在金融業上,面對淨零轉型的挑戰,金管會已於2020年頒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鼓勵金融機構運用投融資之手段促成產業追求永續發展,並發揮影響力。

在這方面,各家泛公股銀行陸續響應,除了簽署赤道原則外,更藉由各項措施,宣示向淨零排放的目標前進。

邁向淨零 聚焦四大策略

彰銀繼完成2年期永續會計準則(「STEP」-SASB)、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及赤道原則(EP)三大永續建構基礎目標後,於2021年永續報告書中,由董事長凌忠嫄揭示,為邁向淨零目標,聚焦四大策略,分別為:1.科學減碳(Carbon):擴大溫室氣體盤查,積極採取減碳行動;2.盡職投資(Capital):創造投資價值,發揮長期永續影響力;3.責任授信(Credit):遵循赤道原則,推動以綠色金融協助企業轉型;4.普惠金融(Customer):重視公平待客原則,精進友善金融服務。


彰銀表示,為達成四大永續願景目標,今年積極採取相關行動,近期完成首家(彰化分行)碳中和分行驗證、簽署加入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及採用碳會計金融合作夥伴關係(PCAF)掌握投融資商品碳排,以具體行動實踐永續願景。

為符合SBTi減碳目標之設定,同時接軌國際碳排管理標準,彰銀依PCAF之方法學,完成2021年度「上市櫃公司股票及債券投資」、「公司長期融資」、「發電業專案融資」及「商用不動產融資」等4項資產類別之溫室氣體盤查,確實掌握投融資商品組合的碳排情形,並將提交可行、具體減碳目標予SBTi,在衝刺業績的同時,堅定且務實地往永續金融路上前進。

推廣植樹減碳 建立低碳永續家園
 


一銀於2021年3月率先公股銀行推出「永續績效連結授信專案」,透過長期檢視客戶永續發展指標之達成情形,納入優惠融資評估重點,給予符合標準的企業戶利率減碼。如客戶最新揭露之碳排放量指標、電力使用量、能源耗用,以及降低廢棄物量等指標較前年度進步,則得以酌減貸款利率的方式給予優惠,以此議合方式支持借戶低碳轉型永續經營之承諾。

另外,一銀統計,海內外已有33棟綠建築,其中27棟鑽石級綠建築為國內企業之冠;今年也將於基隆、宜蘭、台中等地種下約3,000棵樹苗,估計每年可吸附30公噸的碳排放量,推廣植樹減碳,攜手建立低碳永續家園。


其中,一銀倫敦分行取得綠建築標章,不僅是一銀海外首座綠建築大樓,更是台灣海外金融機構大樓首例。一銀為達成全球自有行舍大樓改造綠建築目標,因此積極將位於倫敦金融中心,屋齡31年、9層之自有商辦大樓,於2018年進行改造,並依BREEAM系統規範取得綠建築標章。

貫徹規劃 CSR委員會改為ESG委員會
 

華南金控為響應國際永續倡議及達成財政部對公股金融事業ESG倡議平台之規劃時程,於7月1日簽署支持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宣示落實永續經營的決心。

華南金更於2022年將企業社會責任(CSR)委員會改組為永續發展(ESG)委員會,貫徹各項ESG規劃,推動各項低碳作為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不僅降低營運成本,更減少金融活動與服務對環境之影響。

華南金為落實政府提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引導金融業資源挹注國內綠能產業發展,以環境友善、永續經營為己任,透過ISO相關認證並取得綠建築、推動電子帳單、持續推動ESG指標連結貸款、綠色融資、發行綠色債券等,致力於日常營運落實環境保護。


落實節能減碳 助企業永續發展

合庫銀自2019年起從銀行總行大樓開始溫室氣體盤查作業,逐步擴散盤查據點,2022年首次完成國內外所有311處據點溫室氣體盤查,藉由盤查全據點掌握自身營運所產生之碳排放量,並透過節能診斷、內部節能激勵措施與購買綠電等規劃,降低二氧化碳之產生。

除全據點溫室氣體盤查外,合庫銀亦取得「合庫世界卡」、「合庫樂活卡」及「總行營業部臨櫃服務」之ISO14067碳足跡查證,其中信用卡皆採用環保材質製造,在銷毀時不致產生有毒物質,兼具環境保護和實用性,有效降低對環境之負荷;亦獲環保署核發碳標籤,透明化碳排放來源,和客戶共同努力降低產品及服務碳排放量。

合庫金長期致力推動企業永續,今年3月以金控名義簽署赤道原則、7月簽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承諾將遵循SBTi規範訂定中長期減碳目標,落實節能減碳。

多管齊下拚信託 強化產學合作

臺企銀於2021年底推出「永續生活信用卡」,卡體為PETG環保材質,銷毀時不會排放有毒氣體。另外,臺企銀導入並依TCFD建議架構,鑑別出銀行的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氣候變遷相關風險如排碳管制衝擊客戶營運,及淹水導致擔保品減損等,而氣候變遷相關機會則如推動綠色貸款服務及推動低碳信用卡等,所辨識出風險與機會提供業務單位(企金、個金、數金、信用卡及信託等)發展如能源轉型、循環經濟及低碳金融服務等綠色及永續金融服務,進而幫助減碳。

除了綠色金融外,信託也是泛公股銀行近幾年積極發展的重心所在,現在更多管齊下,除了安養信託、員工福利信託外,也積極強化產學合作等領域,希望未來幾年的信託業務有爆發性成長。

實踐信託2.0 兼顧營利與善盡社會責任

兆豐銀持續推廣信託2.0服務,近期兆豐銀信託處與甫成立30周年之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簽訂合作意向書(MOU),並取得銀行客戶及財團法人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的支持,以身心障礙者承作信託之真實案例拍攝影片,幫助社會大眾了解,兆豐銀如何提供協助讓弱勢族群運用信託服務,實現長久照顧家人的規劃。


兆豐銀副總經理陳昭蓉表示,企業落實ESG,絕對不只是數位化或減少能源的消耗而已,應該思考如何在兼顧營利與善盡金融機構社會責任中取得平衡,協助社會上各種族群安排財務與規劃人生。未來除了與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共同建立對身障者的信託服務平台外,也共同為實現信託及金融創新的目標而努力,歡迎其他長照或社福機構與兆豐銀行簽訂合作備忘錄,共襄盛舉,全力實踐信託2.0的「全方位信託」願景。

華銀現在聚焦於開發型不動產信託業務的全面推廣,其中也包含都更及危老,希望透過與建經公司及金控集團內華南金資產公司的跨業合作,整合相關異業資源,並成立「都更危老華南團隊」,提供一條龍的全方位服務。

彰銀配合金管會提出的信託2.0計畫及各措施,透過185家營業據點共同宣導推展,預估今年的高齡安養信託新增受益人人數可較去年成長1倍。另外,彰銀利用大數據擷取潛在客戶名單,積極爭取員工持股及福利信託業務承作機會。

一銀則是重視「人才培育」,目前派員20名參加金融研訓院舉辦的「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培訓課程」,後續研議擴大參與人數,並與金融研訓院討論包班方式處理。另外,一銀透過金控跨資源整合、中小企業放款的優勢及危老都市更新經驗,目前積極洽詢往來社福團體、長照安養中心及學校等,洽詢跨業合作異業結盟。

土銀積極配合金管會信託2.0計畫,並擬定2021年至2022年的2年信託2.0計畫,目標是希望提升信託資產規模、增裕信託手續費收入、增加受益人數。

合庫銀對於信託2.0,希望可以打造全方位的信託服務,目前積極與異業洽談合作,包括了電器業者、照護業者、生命事業、包租代管業者等,並整合跨部門資源,串接食衣住行育樂生活各面向的服務。

財政部推SPPB 培育人才強化發展

這些對台灣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泛公股金融業者也得仰賴具有前瞻力、變革力的中高階領導者,並帶領整體員工一同來衝刺,效果勢必會更好,財政部對此也推出泛公股銀行人才培訓計畫SPPB,希望培育合適的人選來強化各項發展。

金融業在強化獲利的同時,要兼顧公共利益發展與金融穩定性,對廣大的大眾生活是福祉,就以近幾年的疫情紓困來說,泛公股金融機構就發揮很大功能,幫助不少小商家的生計維持甚至還輔導轉型。金融服務人員的心中存有善念,藉由綠色金融讓地球美麗、減少碳排,或者藉由信託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樣美好的願景將更有機會達成。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22/09/17 09:38

作者

台灣銀行家

  •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