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圖/中央社)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擘劃集團發展藍圖,以「環保、能源、水泥」為三大核心事業,全力轉型綠色企業。繼完成併購義大利儲能公司諾亞(NHOA)後,高雄鋰電池廠今天動工,台泥一步一腳印,建構能源事業版圖。
台泥高雄鋰電池廠今天正式動土,旗下所屬三元能源科技初期將投入新台幣120億元,瞄準頂端國際客戶,將生產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為台泥能源事業寫下新里程碑。
時序回到1962年,台泥以股票編號「1101」成為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在前董事長辜振甫掌舵下,台泥參與台灣經濟成長並見證經濟奇蹟;辜振甫次子辜成允在2003年接任董事長一職,任內訂下目標,「台泥要從環保大戶,轉為環保模範生,甚至變成一個環保業者」。
辜成允因意外驟逝後,身為辜成允妹婿的張安平臨危受命,在2017年全面接掌台泥集團,並擘劃轉型升級藍圖,台泥不只製造、銷售水泥,更全力轉型綠色企業,以「環保、能源、水泥」為三大核心事業。
水泥被視為是高耗能、高碳排產業,張安平受訪時坦言,依照現行技術,水泥業確實無法達到碳中和;不過,水泥是人類文明的黏著劑,沒有水泥就沒有基礎建設,水泥有其重要性。台泥承諾2030年做到減碳30%,2050年時達到預拌混凝土零碳。同時,台泥除了使用更多替代燃料與原料落實減碳,更致力投入綠電、儲能、電池、碳捕獲及碳匯造林等領域。
台泥在能源事業已有初步成果,除了今天動土的鋰電池廠,在此之前,台泥今年以1.42億歐元完成購併ENGIE EPS,並將其更名為NHOA,進軍儲能、充電樁市場。台泥藉此完整能源事業版圖,成為國內唯一具備綠能、電池、儲能、電動車快充研發與自製能力的能源集團。
台泥表示,NHOA近期剛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200MW的儲能案場,盼與世界其他電力公司、電池廠共同開發未來全球龐大的儲能需求,攜手邁進巴黎協定2050年碳中和目標。
媒體關切高雄新廠未來發展是否與NHOA有關聯,張安平表示,高雄新廠與NHOA投資「現階段」沒有關係;至於未來規劃,張安平則保留未談。
此外,台泥日前宣布,將於台泥蘇澳水泥廠、花蓮和平水泥廠,各建置87.5MW及250MW的大型儲能系統,投資金額總計達新台幣55億元,完工後兩儲能案場將成為全台容量最大,有助台灣24小時穩定供電。
台泥在水泥本業也積極落實減碳,2019年啟動科學減碳計畫,並在去年成為大中華區首家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的水泥企業。同時,台泥攜手工研院,發展碳捕捉技術,在花蓮和平廠導入後,能夠捕捉水泥燃燒過程中的二氧化碳。
台泥今年8月通過環保署審查,取得台灣水泥業第一張「產品碳足跡減量標籤證書」,預計最快11月水泥產品外包裝上就會出現「減碳標籤」。
張安平強調,大力推動綠能、減碳,不純粹僅為了賺錢,更是一份使命與信念。「我不知道還會在台泥幾年,台泥力拚2050年碳中和,到時候我可能已經不在了。不過,台泥同仁因為相信這項使命,會繼續推動與落實」。
張安平不愛對外說明台泥獲利數字與營運展望,只要沒有十足把握,不願誇口而談。不過,在他領軍下,台泥「轉型綠色企業」不僅是口號,透過縝密布局與執行力,這家老字號水泥公司一步一腳印,正往下個新頁邁進。(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1/10/25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