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怪教授-謝晨彥】為什麼股市大漲卻賺不到錢?

記者 財經大白話 報導

2020/12/16 17:37
為什麼股市大漲卻賺不到錢?

(圖片來源: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50;Bloomberg)
 


 
全民瘋台股,甚至投資年齡也年輕化,但我也看到一些有趣的訊息,包括很多網友都在問說:「為什麼台股持續創新高,從1萬3、1萬4甚至已經要挑戰1萬5了。但是卻沒有感覺他有賺到錢。或是有賺到,但是跟大盤從今年7月以來上漲近2成的表現比起來卻差得多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網友們如此困擾?
 
仔細觀察這一波台股的大漲行情中,整個成份股當中漲幅最強的幾支股票分別是,台積電今年漲了近6成、聯發科也約6成、台達電則是近7成,更可怕的是聯電漲了2倍!假設你買的不是這些成分股,那有可能你感覺賺錢,但實際上卻賺不多,也就是選錯標的了。另一種情況更慘,有網友買康那香、恆大以及網龍、網家這些防疫概念與居家概念股。從選股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錯,確實有跟上題材趨勢,但最後還是沒賺到錢。只因為他的防疫概念股買在疫苗公布前一天,而居家概念股則是報章雜誌路邊阿姨都已經聊到爛時才買進。所以標的雖然選對,但是在錯誤的時間進場還是賺不到錢。又或者是投入到當沖市場,想要賺區間價差,結果反而錯過這一波大漲行情。所以我常常會說:「買股票就像戀愛,除了找到對的標的,還得在對的時間與方法進場。」
 
 

一直以來,我都很鼓勵投資人運用ETF來投資,原因剛才大家也都看到了,因為對於大部分的投資人來說,選股本身就是一個門檻偏高的學問。你需要熟悉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獲利成長能力,也需要對產業上下游的整體脈絡有清楚的邏輯,更不用說總體經濟的宏觀分析。然而,這些分析如果沒有法人經驗或長年的深入研究與觀察,要掌握好個股投資真的不容易。但是投資ETF則可以幫我們省下選股、分析產業以及總經這些麻煩。但是ETF操作千萬不要用所謂的單筆進出,想要買低賣高這樣的操作,我比較鼓勵大家去做所謂的【定期定額】或是【定期不定額】的操作方式。原因建立在【股市不會結束】這一重要的觀念,個股雖然有下市的風險,但區域股市如台股、美股甚至陸股卻會一直存續,只要透過前述的兩種方式做長期投資,即便是2000年科技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等股市崩盤的環境,但也不過是待在谷底的長或短罷了,股市最終還是會回升,但如果是投資個股,你有多少把握能漲回呢?因此透過【定期定額】或是【定期不定額】的長期投資策略,自然就能賺到大波段的利潤,也不需花費心力去選股甚至研究技術分析。
 
以定期長線投資會比較建議挑選基期相對偏低,並且經濟即將開始成長的市場為佳,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判斷哪個市場符合我們的條件,就是全球股市基期比對與資金流向。首先美國聯準會明年勢必仍將維持現行的寬鬆政策,因此資金離開美元並會持續往報酬相對較高的新興市場移動,從近期匯率來看,台幣近一年升值幅度約4.5%,而人民幣升值幅度則高達6.6%。代表這兩個市場的經濟前景被看好,因此對國際資金有相當強的吸引力,導致資金持續匯入帶動該地區的匯率持續上揚。再從基期來看,台股基期確實相對較高,所以想介入台股,我比較建議出現修正後再開始操作。反觀陸股的基期則相對較低,而且在第一波疫情解封後的全球股市大漲中,陸股表現並未跟上,因此未來補漲的機會高很多。決定投資的市場後,接下來就是找出這個市場的產業強項投入相關ETF。以陸股來說,電子商務是大陸目前擁有高度技術自主性的產業,且在今年的十四五政策中,大陸將以電子商務這類型的新經濟產業做為未來十年的發展重點,其產業的成長能力與空間也被國際投資機構所看好,因此是相當值得大家追蹤的區塊。尤其是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50指數,當中的成分股例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美團,甚至近期納入的比亞迪,都是值得長期追蹤的標的,既然是長期,透過分批進場的方式買進相關的ETF,就能降低擇時錯誤的風險。
 
 
 【財經怪教授 謝晨彦】
國立交通大學財金博士
交大財金所兼任助理教授
豐彥財經執行長
香港私募基金經理人
經濟日報 財經專欄作家
聯合晚報 財經專欄作家  
Podcast【華爾街見聞】
主持人 謝晨彦的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WallStreetLook

(本文章僅供訊息交流分享,不保證資料內容的正確性,同時不對資料運用產生的風險負擔責任,讀者須有自行判斷以及判讀資料的能力。)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20/12/16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