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施用二級毒品的人口近幾年呈現上升趨勢,毒品氾濫越來越嚴重。現在司法院要設立「毒品專庭」,訓練專責法官審理製毒、運毒的重大犯罪案件,另外也有法界人士倡議,希望引進國外的「毒品法庭」制度,吸毒者不再是單純的懲戒、被判刑入獄,而是由法官整合輔導資源,有司法從旁監督,吸毒個案就會比較願意配合戒癮治療,一方面也能減緩監獄爆滿的窘境。
台北市內湖又發生隨機傷人事件,一名疑似吸毒的男子拿凶器重創鄰居頭部,再度引發恐慌,吸毒人口向來是不定時炸彈,根據法務部統計,截至2017年為止,二級毒品施用人口已突破5萬5000人,創歷年新高,為了遏止亂象,司法院將成立毒品專庭、訓練專責法官,提高裁判品質和辦案效率。
司法院刑事廳廳長蘇素娥:「毒品專庭的案件,我們是初步把它規劃在譬如說販賣、運輸比較重大的案件,毒品的種類、毒品的查緝、毒品的治療然後它相關的規劃,做一個比較完整的帶狀的訓練,那希望能夠快速地累積法官的經驗。」
司法院朝提供毒品的源頭下手,不過絕大多數毒品案件都屬於吸食而非販賣,因此有法界人士想引進美國毒品法庭制度,類似少年法庭,由法官整合檢察官、觀護人、醫療人員、社工,評估給予戒癮治療、團體課程,或搭配社會勞動、輔導就業或其他資源等等,找出更多元處遇方式,最終要讓吸毒者減少再犯機率,順利回歸社會,但以現行制度來看,多半是檢察官抓到吸毒者後,緩起訴處分、戒癮治療,不過醫療端無力約束、再犯機率高,最終還是回到撤銷緩起訴,申請法院裁決、入監服刑,落入抓、放、關的無限循環。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你有發生不報到,或者說是如何違規再犯的情況,毒品法庭法官他會非常快速地直接下一個裁決,可能是一個短期監禁7天,那因為這個威嚇力在後面,我們這個案他就會自己去衡量,他會覺得說司法監控力在後,那我願意好好配合去看醫生。」
現行制度無法有效解決毒品問題,監獄反而人滿為患,看看美國從1989年設立第一個毒品法庭後,目前全國毒品法庭超過3000個,透過12到18個月戒癮治療及相關配套,一年內再犯率已從過去的60%到80%降至4%到29%。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監獄裡面大量的毒品人口那麼有可能,有一部分其實是可以轉向出來,社區的戒癮治療、醫院的短期療程,或者社會勞動、義務勞役,從監獄導出來的話,我們在個案管理師上的需求量,觀護人的需求量必然要增加。」
昆明防治中心個管督導劉筱雯:「那我們的個案管理師目前是25位,所以從我們的座位這邊開始,可以看到就是個案管理師其實都還在忙碌當中,可是可以看到我們目前還有8位的個案管理師也都還沒有應徵到位。」
還有好幾個座位空空如也,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的個案管理師專門輔導出監個案,找工作、找社福或醫療資源,另外也得電話追蹤、家庭訪視,工作壓力相當大,如果毒品法庭真的上路,人力將是一大難題。
昆明防治中心轉介暨保服組長賴玉芳:「一個個案管理師大概是照顧80位左右的個案,可是問題是當他們在照顧這些個案的時候,也會遇到就是被質疑或是被家屬挑戰,那或者是心神不穩定的個案對著他咆哮。」
人力、資金,牽一髮動全身,毒品法庭亟待整合資源,是否適用於台灣,未來勢必引發討論。
《TVBS》提醒您:
◎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8/08/31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