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普遍搭乘台鐵和高鐵2大運輸工具,不過時常有旅客抱怨,遇上假日或者連續假期車廂就會十分擁擠、甚至人會漫到座位區來,空間受到擠壓;事實上車廂的空間設計其實和軌距有相當大的關係,考量行駛速度先天設計上就有不同,以高鐵來說,擁擠狀況少見、可活用空間也最大,台鐵也與時俱進,自強號不斷變革,走道、座椅拉寬提升舒適度。
假日的台鐵自強號,跟著旅客上車走一遭。吸口氣、閃個腰,和陌生人手臂貼一下才能過,狹窄走道塞滿滿,遇上旅客托行李要過,對向只能全部往後退。垃圾推車出動難度更升級,走道旅客一個側身切進別人座位裡,彼此腳貼腳、你黏我黏,又擠又尷尬,開放站票空間卻有限,旅客漫到座位區已是常態。
台鐵旅客:「新的空間感是比較大,可是就是比較晃,舊的它當然比較穩一點,可是時間比較長會不適。」
記者劉懿萱:「實際搭乘舊式的自強號來感受整體的空間,到底窄不窄呢?我們拿皮尺來測量看看,從左到右的距離是落在49公分。」
肩背行李要通過,古早的舊自強號DMU柴聯車走道空間明顯窄了些,坐下來感受看看,椅面長寬新舊自強號都是45cm,柴聯車中間扶手較長因此壓縮空間,手放進去會卡卡的,太魯閣則寬鬆的多,更巧妙活用,一邊扶手收納餐盤,至於前後椅座距離柴聯車略勝太魯閣號0.5cm。但前方設計有腳踏板,雖能伸展,進出會相對不便,也不能像太魯閣一樣前腳空間用來放東西。
交通部台鐵局台北機務段檢車主任孫春元:「最主要受限於以往的路線條件,還有車輛界線、建築界線這些條件的限制那造成車廂裡面的配置有所影響。」
自強號與時俱進,普悠瑪號走道寬拉更大、椅背上多了頭靠枕,餐盤改設計前方椅背,不過目前舊自強號列車數還是最多,推拉式、柴聯車各有300多,太魯閣152輛、普悠瑪64輛,同樣是擔載長途旅運,也有民眾好奇台鐵能不能像高鐵車廂再拉大。
先天條件影響行駛速度不同,高鐵軌距配置1435mm、台鐵僅1067mm,因此車寬跟車高受限,突破不了3米、窄於高鐵。空間優勢讓高鐵走道寬可達104cm,3人座椅面長寬達50.5cm,中間的更大些51cm,提升旅客舒適度。
台灣高鐵工程技術處技術開發部副理廖天聘:「我們是參考日本當初最新型的新幹線700系的設計,但我們台灣有其他不同需求。」
無障礙需求、行李置物甚至充電區,這些都是構成雙鐵在車廂空間的巧妙變化,更直接衝擊旅客感受。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8/08/08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