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現場 嘉義製材所的前世今生

2018/05/11 16:58
圖/中央社

嘉義林管處為推動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申請世界遺產,今天邀請發現嘉義製材所地下遺構的黃聿暉,帶領建築、文資、藝術與文創產業界人士,認識嘉義製材所的前世今生。

嘉義林管處長黃妙修表示,1912年12月25日阿里山森林鐵路完工通車,1913年元月阿里山第一批木材運送至嘉義,開啟了阿里山與嘉義林木業發展的歷史篇章,也帶動嘉義市的發展。

 


為了處理大量的阿里山原木,日人在嘉義市北門驛附近(今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興建製材所,並自1914年開始運轉,且將阿里山檜木運回日本,因此日本的明治神宮、橿原神宮、箱崎八幡宮等建材都來自阿里山。

然而,1941年嘉義發生大地震,嘉義製材所被震毀,日人於是興建第二代製材所,製材所內有小型水池及俗稱「小運河」的水道,與貯木池連結,方便原木利用水道送入工廠。

二戰結束後,嘉義製材所由國民政府接收營運,直到民國54年製材單位相繼裁撤後,嘉義製材所才走進歷史。
 


2016年12月,嘉義林管處進行製材所整修,承包商黃聿暉根據1945年繪製的製材所內部配置圖,並參酌文獻,經金屬探勘與人工試掘後,果然發現製材所的「地下動力設備」,讓隱藏半世紀的地下遺構重現。

黃妙修指出,嘉義製材所地下動力遺構出土後,成為歷史現場再造的最佳代表。今年4月,位於法國巴黎的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來台,讓國際世遺專家看見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的珍貴價值。

她說,為了推動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申請世界遺產,嘉義林管處今天在嘉義製材所舉辦第一場「林業講堂」,邀請黃聿暉分享發掘歷程,以及嘉義製材所在建築、林業、自動化的價值與特殊性,並帶領學員實地參訪。

黃聿暉表示,嘉義製材所發掘出的地下遺構,依出土的基座數量及調查研究發現,當時的木材產製量及動力設備規模相當可觀,是台灣林業自動化生產的見證,期待透過多元領域的公民參與,為阿里山林業文化朝世界遺產目標前進。(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的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更新時間:2018/05/11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