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社
以往台灣西部陂塘常見到雷公蛙,近年因棲息環境惡劣,已列為保育類二級珍貴稀有動物。新北市農業局繼2011年後,雷公蛙鳴再度在三芝獻聲,令調查團隊振奮。
新北市府農業局長李玟日前表示,雷公蛙又稱為台北赤蛙(Hylarana taipehensis),以往常見台灣西部山坡地、水田、草澤和陂塘。近年來因農業形態改變,使用農藥、肥料,農地變更為住宅、工業區,使棲群快速減少。
李玟表示,新北市僅三芝區及石門區少量發現,其餘地區已很難發現行蹤,雷公蛙調查團隊今年8月,於三芝海尾兩次調查,發現雷公蛙鳴叫聲,這是6年來,雷公蛙鳴再度獻聲。
依農業局資料表示,當地在2011年曾有雷公蛙蛙鳴紀錄,調查團隊2016年調查時沒有紀錄。直到今年8月在「三芝區海尾」再度聽到雷公蛙蛙鳴聲,令農業局官員與調查團隊振奮。
農業局人員表示,與台北市市立動物園合作雷公蛙復育與調查計畫,動物園透過物種保存及繁殖來穩定雷公蛙族群數量,再移入已改善的野外棲地。
農業局說,復育工作還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資料及雷公蛙歷年生態分布預測模式,評估雷公蛙潛在分布範圍及適宜野放地點,提高雷公蛙野放與繁衍成功率。
農業局今年持續與台灣大學教授李培芬教授的研究團隊合作,完成24個樣點調查,目前仍以石門區阿里磅生態休閒農場可目視及聽到雷公蛙蛙鳴聲。這次能在石門區的24個樣點區以外,在三芝區發現雷公蛙蹤跡,將來可作為棲地放養的評估地點。
農業局表示,雷公蛙是生態指標物種,適合生長在沒有農藥及化學汙染的地方,土壤必須酸鹼適中、水質良好的土地。因此,推展友善耕作讓曾消失於田野中的動植物可再次現蹤。(中央社)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17/11/04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