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關心醫療權益,一般來說要進行手術的時候,都要簽屬手術同意書,而這個過程,照理來說醫師會跟病人詳細解說手術風險,或相關的注意事項,但台灣每年還是有高達400到500件左右的醫療訴訟,現在衛服部就研擬修正新版的手術同意書,而這些修訂內容真的能幫助改善醫病關係嗎?帶您來了解。
諮詢室裡,醫師正在仔細跟病患說明醫學美容的手術風險,確定雙方了解內容,就能簽署手術同意書。
微診型協會秘書長林漢文:「風險一定要跟客人講,因為麻醉都有風險,所以你如果要做一些特別的麻醉,我們都是會叫客人比較仔細的考慮一下。」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有400到500件醫療訴訟,而因為醫療糾紛遭起訴的醫師,每年平均36.7位,這個數據跟德國、日本的15位、還有美國1.2位相比,數據高的嚇人!
我們的手術同意書真的夠清楚嗎?現在衛福部研擬改版,要揭露醫師的專科背景。
立勤法律事務所劉韋廷:「那可能這個醫師,他表彰或標榜他醫美有很多的專業,可以幫人家做臉或做鼻子,可是呢,他本身的專科可能跟臉、鼻子都沒有關係,例如說可能是小兒科、婦產科、泌尿科啊,那這種專業科別的部分,那希望能夠在這個新的手術同意書當中揭露。」
但揭露真的好嗎?所謂手術的技術,以醫美來說,還缺乏完善的檢定制度,這樣的揭露,可能會抹煞真正的執刀專業。
微診型協會秘書長林漢文:「就這個醫師是不是專科,他的實力是不是就真的,百分之百比較強,那還是要看人,因為我想,手術部分,可能是有的時候和天賦和他的努力,還有看他是不是願意一直去學習比較有關。」
記者詹舒涵:「除了醫美診所之外,像是一般外科或是院內大大小小的手術,都必須要簽署像我手中,這樣一份的手術同意書而過去的規定,其實對於這個手術(同意書)見證人的部分,有非常嚴格的一個規定,不過這一次草案修訂,可能會放寬這項規定,包括了是同居或是同性身分,通通可以來簽署,而這樣子的改變,又會帶來什麼樣子的影響呢?」
醫改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醫改會過去有些醫糾,明明是大學生到外縣市出了車禍,他頭腦很清楚,但是已經骨折,痛得要死,醫院就硬不開刀,要等好幾個小時,等家屬來幫他簽字,才幫他開刀。」
醫改團體強調,應視狀況彈性調整,而已經13年從未改版的手術同意書,其實要改的地方還很多,因為密密麻麻的文字,根本很多人有看沒有懂!
醫改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所以我們建議的是說,是兩邊是可以這樣並列的方式寫,所以當我簽的時候,我其實是可以先去看一下,醫師如果沒有勾,那我當然就不會簽!」
將醫病雙方的認知事項一一並列,確保逐條審閱,另外也明定病名統一,方便患者或家屬能多方諮詢意見,另外自費或相關費用也增列在同意書中,但除了書面,難道不能以錄音錄影,確保溝通過程嗎?
醫改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如果在手術溝通的過程中全程錄影錄音,把它當作病歷的一部分,醫病雙方都可以申請或保存,那在這個部分,衛福部的態度就很保守,那醫界的態度就很消極,有些醫師自己會帶一個密錄器,我就錄了以後自保,但是病人要跟我申請的時候,我就喔不行,這不是病歷的一部分。」
或許留影存證還言之過早,但由白紙黑字撐起的醫療認知,已經在改版增列逐步揭露,要將醫病關係拉向互信相依。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7/06/30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