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強震前兆從「這件事」觀察 無感但影響巨大

記者 王薏絜 / 攝影 張鎮安 楊仁 報導

2024/09/16 22:09

台灣位在板塊交界處,每年的地震頻繁,像是今年的403花蓮地震,就是全台有感,但其實台灣有種地震叫做「慢地震」,平常的能量釋放,是很緩慢微弱,讓你感受不到,慢地震雖然無感,但換算累積的能量釋放,可以是規模4到7的地震,而也有研究發現,慢地震是大地震發生前的前兆。

圖/TVBS
 

0403大地震後,不斷發生很多餘震,讓大家心慌慌,像921、403等等,是屬於"瞬間板塊錯動"的地震,明顯讓你感覺到地牛翻身,但其實還有一種地震叫做"慢地震",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它是不動聲色地釋放能量,卻可對應到高達規模7的地震。

台師大地球科學系主任陳卉瑄:「一般地震是對應到斷層面上的錯動或滑動,它大概就是一秒鐘,它可以滑動數公分到數十公分,那這個...這樣子的這個錯動的速度,其實是快的,所以我們感覺到會有晃動,會有地表變形,但是慢地震不一樣,它這個這種等級的這個變形量,它需要花更久的時間,就是數十分鐘、數小時,甚至數天數週才完成,所以想像它就是非常緩慢地變形,在我們地底下的斷層面上,那因為它的滑動速度是慢的,所以我們人在地表上,是感覺不到任何的搖晃。」

慢地震發生的區域,比一般地震更深,可以到50公里深,台灣的慢地震位在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地震最高峰則發生在玉山南方,也是世界少數在"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的慢地震,慢地震如鬼魅般,雖然無感,但換算累積的能量釋放,可能可以達到規模4到7的地震,那慢地震和鄰近的大地震,可能也存在時間關聯性,像是2011年3月11號,日本東北地震規模9,主震發生前一個月,有三波慢速滑移事件,分別以一天2公里、一天5公里、一天10公里逐漸加速,而且高度集中在震源區。
 

台師大地球科學系主任陳卉瑄:「它(慢地震)的重要性,其實都不是直接的,但是有很多例子發現,在尤其是隱沒帶,巨大地震之前,慢地震不是只有更頻繁了,它破裂速度對應到了斷層面的滑動速度,很像也增快了,那甚至它週期也拉近了,可是這種時間等級,不是在地震前幾天就發生,它可以拉的跨距到幾年,所以我們在討論,有人就會說,這個前兆的行為值不值得研究,它值得研究,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複刻,永遠都是用一樣的前兆的型態,再重複發生。」

台師大教授陳卉瑄說,慢地震是不是大地震的前兆行為,還需要更多觀察很值得研究,而在403地震後,其實台灣不少地方發生強震的機率,也再度掀起討論,像是曾發生規模7以上的嘉義梅山斷層。

台大地質科學系特聘教授吳逸民:「上一次梅山斷層這個發生地震,是1906年發生的,那從歷史的這個地震的這個記錄裡面,也發現在梅山斷層1906年之前,大約100年左右也發生過,這個梅山斷層也發生過地震,所以就是從這兩個地震,有的人就推算說,那梅山斷層到現在也都超過了100年了,甚至到已經到了現在是接近120年,所以有人會覺得說,它的潛勢可能是比較高,我個人覺得事實上就是說,台灣這個斷層的這個發生的次數,可能就像車籠埔斷層,它大概就是將近300、400年,可是它的誤差可能會,正負的200、300年。」

梅山斷層究竟是不是百年週期很難說,台大教授吳逸民認為,下一個大地震在哪裡,其實很難推算,他覺得整個台灣都是斷層帶,都需要注意防災,而當地震常常發生時,就得警覺火山活動。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正洪:「如果我們看到,同時間有兩項、三項(指標)的異常,那這個含義就很可能代表,岩漿要往上走動的,那像剛剛403我們看到有一些群震活動,但是其他的比如說地殼變形,低溫火山氣體,看起來還沒什麼異常,所以我們就不會直接解釋說,那個好像火山快要活動,所以我們要綜合多項的指標。」

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林正洪,長年監測北部的大屯火山,它是屬於活火山,而火山活動與地震是會互相影響的,不管是地震、慢地震還是火山噴發,都需要政府積極的防災準備。


 


 

◤好康情報◢

👉好康倒數5天!驚喜天天抽,別錯過

👉看車聊車還能拿好禮!萬元好禮等你拿

👉麥可喬丹限量座駕!二手拍賣破2千萬


更新時間:2024/09/16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