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海域放流2.3萬尾魚苗 盼魚類資源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 吳家瑜 報導

2023/06/14 18:01
農委會在小琉球海域放流2.3萬尾魚苗。(圖/中央社)

因應沿近海漁業資源整體呈現下滑趨勢,農委會今天在小琉球海域放流2萬3500尾黑䱛、密點少棘胡椒鯛、星雞魚等重要魚種魚苗,期盼魚類資源生生不息。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透過資源增裕計畫,由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東港生技研究中心及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依研究專長逐步開發新興物種繁養殖技術,近年來陸續成功培育出黑䱛、密點少棘胡椒鯛、星雞魚等重要魚種。

 


今天由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協同屏東縣政府、東港及琉球區漁會在小琉球海域放流魚苗2萬3500尾,透過在地放流活動提升民眾對海洋的認識、加深對漁業資源保護及永續利用的認知。

陳添壽致詞指出,培育出的魚種部分生活在水深45公尺至200公尺,研究人員克服水深困境,捕獲活魚培育出魚苗,實屬不易。

陳添壽說,因應全球人口增加,資源需求提升,在民國60、70年代,沿近海資源量約有30萬公噸,現在約僅有16萬至18萬公噸,魚類是再生資源,希望透過放流能生生不息,並做好海洋資源復育及保育。
 


農委會資料指出,黑䱛俗名黑加網,最大體長可達45 公分。由於棲息水深可達200公尺,捕獲活魚不易,去年完成人工繁殖及培育出全球首例魚苗,今年育成超過2000尾5至7公分大型魚苗,在小琉球附近海域擴大放流效益。

點少棘胡椒鯛俗名加志,棲息於沿岸礁石區,幼魚出現於海藻床,分布於台灣南、北部及澎湖與小琉球,為重要的經濟性食用魚;星雞魚俗名石鱸,水試所掌握魚種生殖期及產卵體型,今年成功培育出魚苗。(中央社)
 

◤富邦全民線上跑,立即參賽◢

👉日常輕鬆跑步就能領樹愛地球

👉立即參與抽Gogoro等永續大獎

👉全台8大跑步地點等你來解鎖


更新時間:2023/06/14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