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陳瑞諭早年做茶具,近來漸漸把注意力轉到咖啡陶具,他重視手做陶的溫度質感,用茶席概念,發展出「咖啡席」。全程手工研磨豆子,手沖不同咖啡粉,品嚐豆子的口感和層次。
咖啡席老師陳瑞諭:「我想要用利用茶席的概念,把外來的東西,注入我們的方式,留下來變成台灣的飲用文化。」
陳瑞諭的手沖咖啡,強調水果調性和花香風味,深焙豆並不適合。
記者vs.陳瑞諭:「是什麼豆,這是薩爾瓦多的甜心寶貝,蜜處理的豆子,我們量了20克,這是咖啡豆的原形,你們可以傳下去看一下。」
香氣真的不一樣。
等一下磨了後香氣會更加突顯出來,手工磨豆後讓客人聞香。
咖啡席老師陳瑞諭:「很香吼,磨前跟磨後真的有差,新鮮的豆子哇泡沬好漂亮,第一次就先把酸味沖出來,給你們先品嚐一下。」
老師你現在是打圈圈嗎對,最後是中間用水柱來灌它。
咖啡席老師陳瑞諭:「其實想像成水柱是一根攪拌(棒),微微的果香但是不酸,咖啡席品客林曉玲,我沒有喝到酸的感覺,但是口腔香氣很濃,久久沒辦法散開。」
記者vs.陳瑞諭:「可以聞一下杯底,因為大概都冷卻了,有耶焦味好濃噢,嗯焦香味兒。」
陶藝家陳瑞諭:「這是志野釉,那它顏色為什麼呈現橘色,因為它裡面有微量的鐵發出來,下面是壺體,裡面有點銀灰色的感覺,黑色燒到有點銀色出來。」
這把叫泡沫,我把泡沫的感覺,表現在中間的隔層。
三個疊在一起,你會發現高度被拉高了,剛開始滴下去的時候,會有聲響回來,噢從這個地方出來的聲音,這支濾杯,蟲蛀的表現是更為明顯。
陳瑞諭籍貫澎湖,畢業於高雄東方工專美工科,現在的東方藝術大學前身,他活躍於全國各項陶藝獎比賽和大展,很有創意表現亮眼。
記者vs.陳瑞諭:「壺口這裡它是不對稱的,對你不是均勻的圓,它不在一個同心圓,你現在已經找到那個點了對。」
記者vs.陳瑞諭:「有時候就是要一直重複確認,不然一刀下去,就沒辦法救了,泥漿的作用就像我們的膠水,這旁邊算是一個加固的動作,乾了之後才能燒對,乾了以後我們先素燒,這是泥水嗎,這是一般的清水,這時候要對到中心線一條補助工具嘛,打開(雷射)通常我只用垂直這條線,這其實是裁縫用的,結果你拿來當肋骨的對齊線,這不是我發明的,不是肋骨多就是好事,而是你要的沖煮參數是什麼。」
陶藝家陳瑞諭:「這釉燒出來的時候,哎呀跟澎湖的礁石長得很像,所以我就把這個釉命名為玄武,盡量選用有上釉的杯子啦,味道很強厚醇,有時對水會把甜味拉出來。」
陶藝家陳瑞諭:「千萬不要否定所有的酸,微酸除了帶來咖啡的風味以外,微酸也可以抑制後面帶來的苦味。」
陳瑞諭使用了4款豆子,由淺焙到較深焙,第三款搭配點心,讓舌頭的味蕾,在不同的咖啡風味間遊走,慢喝手沖咖啡,可以沖出幸福感。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05/12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