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影響全球將近兩年,大家出門在外口罩都必須配戴口罩,但你有沒有想過,戴口罩對「幼童」可能帶來的影響呢?由於小朋友在10個月大時就會開始學習情緒識別,但這兩年出門在外或到安親都是戴著口罩,無法看見大人情緒。威斯康辛大學的兒童情緒實驗室,就發現,戴口罩確實會削弱兒童識別悲傷、憤怒和恐懼的能力。
兔兔老師:「這個是藍色,跟我說藍色。」
粉紅色還是藍色?才藝補習班老師,帶著小朋友認顏色選軟墊,接著帶著孩子進行各種活動,訓練反應與協調能力,只是聽得出老師的聲音,有點沙啞,因為戴口罩的關係,必須講得更大聲,孩子才能聽見,進而反應。
記者王暐婷:「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將近兩年,現在大家出門工作、上課,都是得戴口罩的。而這一群兩到三歲的孩子們,他們正在上韻律課,一樣是口罩戴好戴滿,不過現在專家指出說,我們戴著口罩,影響了下半臉,讓孩子們沒有辦法,正確解讀他人的情緒,另外呢,在正確發音上,因為擋住了嘴型,讓他們無法正確學習。」
爸媽、老師,一同上課的同學,表情全被口罩擋住,如何辨識?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李康表示,孩子們早在10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識別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跟憤怒,但新冠疫情卻打亂了孩子們的學習程序。
波妞媽媽:「有時候去外面吃飯啊,有時候還是要戴口罩,可能東西還沒來的時候,就是口罩還是要戴起來,可是她有時候會坐不住或幹嘛的,就是要很嚴厲,很生氣的跟她說,欸不行唷這樣,不然她看不到你的就是表情,所以她也不知道說媽媽在生氣。」
後疫情時代,不少機構開始研究,孩童該不該繼續戴口罩?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兒童情緒實驗室,經過實驗也承認,戴口罩會輕微削弱兒童識別悲傷、憤怒和恐懼的能力。各國的態度是,美國CDC建議,2歲以上的孩童,外出就盡量還是要戴。新加坡、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跟世衛組織,則認為可以到6歲起,才開始戴。但英國,則認為,無論是孩子或老師,都不建議戴口罩上學。因為他們,得透過觀察大人嘴巴的動作來學說話,像是英文的「TH」,或台灣的ㄅㄆㄇ,ㄉㄊㄌ,都得看嘴唇和舌頭怎麼活動。
眼鏡老師宋緹葳:「小朋友在接收情緒這一塊,或是老師講話的嘴型,是完全接收不到的,對...變成要利用很多的教具,去引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對也有發現說,因為這一兩年,已經快兩年了都戴口罩上課,孩子們在課識管理,還有很多東西練習,是會比以前以往教學上,來得更..需要花更長時間。」
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黃國洋:「爸爸媽媽還有老師們,他能夠發音再標準一些些,能夠讓傳遞,正確的口語的內容,比較不會說因為我聲量的影響,而有一些混淆,協助孩子去辨識的這個部分,不只有臉部的表情,還有更多的語言的內容,還有我的肢體動作,去協助他們更理解,甚至我們協助像去命名,現在目前的情緒是什麼,這是國外,他們現在一些期刊的建議。」
醫師認為,講話大聲一點,表情豐富一點,只要老師跟家長多一點努力,就能解決問題,瑞士洛桑大學醫院也在美國醫學會兒科期刊,發表研究,認為即使戴著口罩,小孩還是可以對其它人的情緒做出判斷。但,除了教育問題,也有人擔憂的是,各種新冠限制措施,是否有損兒童心理健康?
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黃國洋:「事情已經發生到一年了,我覺得我聽起來是,很多小朋友在學校裡面都還會互相提醒,說你們要戴口罩。所以我覺得,會比較少一點啦。」
長期關注小兒發展的醫師認為,當不尋常已經成為日常,只要大人多點關愛引導,孩子們一樣能發揮他們的學習力,快速適應。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1/11/23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