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從基本的勤洗手戴口罩,到新科技的導入,都是環環相扣,其實新型態的防疫,越來越講求,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下半場的抗疫大戰,從政府到民間,又多了哪些防疫新利器?帶您一探究竟。
商圈街市,大眾運輸,迎來久違人潮,六月七日,國內大解封,防疫鬆綁不鬆懈,更融入你我日常生活。
記者黃琲茹:「台灣進入防疫新生活運動之後,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在通勤的巔峰時間,仍是一大考驗,過去我們得人進到站內,甚至進到車廂,才能知道現場的擁擠狀況,但其實現在透過App,就可以一手掌握。」
記者黃琲茹:「車廂擁擠度,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實際進入車廂感受一下,從App上來看,我們現在所在的第三車廂,人潮的狀況,顯示是普通的,可以看到,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有位置,不過站著的人也不少。」
台北捷運公司站務處副處長陳忠助:「在90個人以下,我們是屬於舒適的,90人到160人,是屬於這個普通,那如果160人以上是屬於略多,在我們的列車底下,它本來就有一個次懸吊系統,它是用來調整我們車廂的平衡,還有它的高度,那我們利用壓力偵測器,裝設在次懸吊系統,來偵測這個車廂的重量,那將資料傳送到後台,那我們經過換算以後,那就可以將列車運行中的這個,即時擁擠的程度,傳送到我們台北捷運Go。」
捷運到站,關門行駛,車廂內有多少人,資料同步,站站更新,仰賴的就是4G訊號,手機App防疫的概念,已經用於追蹤居家檢疫者。
掃描QRCODE,安裝App,手機就能蒐集三種訊號源,結合基地台、WIFI跟GPS分析,警政端每五分鐘,就會收到一次訊號。
新竹市警局保安科警務員吳勝繙:「我們在判斷你有位移的時候,首先你必須超出我們的圍籬範圍,再來,你必須是連續時間點,上面會直接告訴你說,比如說他現在是,警戒中的狀態呢,還是紅色的離家狀態,還是綠色沒離家狀態,比如說它在定義為橘色的時候,它為什麼沒警戒,是因為,這些都是所謂的基地台定位,其實大概就是10到30公尺內,所以它最多就是警戒中。」
交叉分析三種訊號源,就是為了提升精準度,訊號經過數據分析後,就能遠端追蹤,而所有資料,在民眾解除檢疫後,都會刪除。
新竹市警察局局長鄧學鑫:「它基地台的這個,電訊的強弱的關係,或者說當事人,他比如說在屋前屋後,他可能這個吃到的基地台,就會不一樣,如果根據這個基地台,來發告警簡訊的話,他一定就超出範圍,誤報的狀況,除了同仁會很辛苦,這個空跑之外,一個被檢疫者,他也有可能重複被去查了5、6次,防疫物資或者協助,能夠主動的提供,也提升這個品質。」
記者黃琲茹:「疫情爆發以來,各大醫院設置的篩檢站,大多都是戶外的帳篷區,但其實我身邊這兩個貨櫃,也是一個簡易的篩檢站,最特別的是,它採取的是,微負壓的設計,一間是給醫師看診使用,而另外一間則是用來採檢,而這樣微負壓的設計,相較於一般的帳篷,有助於減少,病毒在空氣中,交叉感染的風險。」
護理師vs.民眾:「是衛生局安排,來採檢的嗎,是,那不好意思,問一下你是什麼時候,從哪邊回來的。」
護理師vs.民眾:「來,范小姐,這邊椅子請坐。」
醫師vs.民眾:「你好,那我再問一下,那你在那邊有接觸到,任何疑似或者是確診是新冠肺炎的個案嗎,沒有。」
檢疫站問診,從戶外搬進貨櫃屋,看不見的秘密武器,在這。
氣流往外帶,吸住白紙,看不見的微負壓,在空間中不斷流通,微負壓篩檢站,上下風處的設置,也有安全考量。
勤益科大資訊管理系教授翁國亮:「我們大概給它差不多在那個,1到5帕的這個壓差,它是負壓的,那在裡面也不會形成感染,醫護人員還有這個病患之間,我們醫護人員這邊是正壓,那病患那邊是負壓,這部份我們是給它,大概有10帕到15帕的壓差,那這樣子可以很確實的,保護我們醫護人員。」
彰化秀傳醫院感染科主任劉克森:「除了看診問診到我們還有採檢的部分,所以我們剛剛有採檢室,它一樣是負壓的狀態,那我們可以控制,整個看診空間裡面的,一個氣流的方向,保證它是在這樣子走,那在病人會在最下風處,但是在醫護人員,是在比較上風的地方,這樣子當然可以,相對來講是保證,我們醫療人員的安全性,會比較提高。」
即使國內疫情趨緩,民眾進出醫療院所,口罩,還是不能少,但防疫科技化後,你我或許不用進出醫院,也能記錄甚至回報健康狀況。
研發團隊:「從這個軌跡可以看到,我的移動路徑,那我點選每一個標記的時候,還可以看到它,實際在這軌跡上的時間,然後我點選之後,我可以去查看,因為我發燒,所以我有風險,所以它就可以去看說,我曾經跟哪些人接觸過,所以我剛剛跟,歐先生他曾經在,某個地方曾經有位置上的接觸。」
研發團隊:「自主健康管理的時間是14天,所以在這裡的話,我們就會幫大家做一個倒數,就是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這樣,隨著你的紀錄,然後你的14 13 12 11,所以我們這邊可以記,我的體溫是36.2度,那接下來我可以看看,我有沒有什麼樣子的症狀,那我今天可能因為,過敏的關係,我有點流鼻水,所以我也還是把流鼻水打勾,那這邊我可以去寫說,我本身就知道我有過敏。」
科技防疫,從個人延伸到企業,未來的應用面向,也更廣泛。
緯謙科技資深總監范振煌:「無線訊號在空間中,訊號是飄動的,因此我們必須要透過一些,AI的技術來克服,透過這些WIFI紀錄的這個紀錄,我們就可以讓公司,能夠很快速很迅速,而且很準確的去匡列那些,被需要被隔離,或是被監控的對象。」
主張數據首席資料分析師楊琬晴:「在歐洲近幾年,有一個資料蒐集的概念,非常重要,叫做human centered data collection,那這個意思就是,以個人為中心的方式,來蒐集資料,防疫的重點就是,大家必須一起參與,其實技術是有非常多的方式,可以去選擇,就像剛剛講到的,可能區塊鏈是一個,然後還有去中心化的儲存是一個,如果政府也要,重新的利用這些資料,或者是政府或是醫院這邊,他也希望就是你可以跟我分享,你現在的症狀狀況,我可以給你更好的治療。」
防疫進入延長賽後,怎麼在資料信度跟個資隱私間,取得平衡?或許是你我仰賴科技之餘,更應該慎審面對的新挑戰。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加入社團‧疫起發聲】
邀請世界各角落的你
加入Facebook社團【全球說疫情】
訴說封城和防疫大小事→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94299717696509/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0/08/10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