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兒少人數創5年新高 調查:3成民眾認體罰不是虐待

2020/05/26 12:49
示意圖/TVBS

家扶基金會今天公布「兒少自我保護」網路調查結果,約3成4民眾不認為體罰是虐待行為、1成多認為言語漫罵不算是虐待。家扶執行長何素秋並提倡將每年4月28日訂為兒童保護日。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舉辦「停止冷漠終結疼痛」兒少保護議題記者會,會中引用衛福部統計,2019年兒少保護通報數逾7萬3000件創歷史新高、受虐人數也是近5年新高;觀察近5年來施虐者統計,以30歲至49歲間、家內同住者為大宗,主因缺乏親職教育知識、具負向情緒行為特質、習慣體罰或不當管教等。

 


家扶於2月間進行「2020兒少自我保護知多少(成年版)」網路調查,發現大約3成4民眾不認為體罰是虐待行為,年齡約集中20歲至50歲;1成多民眾認為言語漫罵不算是虐待,大約集中在30歲至50餘歲,與衛福部的主要施虐者年齡統計資料相符。

何素秋認為,兒童體罰、漫罵與虐待是一線之隔,漫罵造成孩子自我形象低落是一輩子的,嚴重就是精神虐待,而體罰過當就會造成孩子傷害;站在社會工作者立場,她認為多與孩子互動溝通,用別的方式取代打罵,不是暴力、罵人。她說,受虐的孩子將來成為父母,可能也會用同樣方式對自己的小孩。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表示,有1/3的孩子因為體罰或不當管教造成情緒障礙,長大後會出手打人的機率是一般孩子的5倍。他在教養上提出「3不3要」建議,包括不壓抑、不馬上處理、不與孩子講道理;另外要預先訂好罰則及冷靜區、要觀察孩子的優點、要建立孩子的反省能力。
 


王宏哲解釋,一直向孩子講道理,家長理智線會斷掉,「因為孩子就是不講道理的」,會引起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立刻大吼大叫,沒有到危險行為時,要先想想之前訂過的規矩,不做超過規矩範圍的行為;不要壓抑自己工作的負面情緒,做一些自己快樂的事,對孩子管教有時是小別勝新婚。

王宏哲說,只要記得訂過什麼樣的罰則、家規,超過範圍的事情都不要做,就不會產生兒虐;情緒出去就會情緒回來,兒童會有反擊能力,發生問題後花10分鐘就好,用疑問句方式建立孩子反省能力。他並舉「氧氣罩理論」,搭飛機時當身旁有兒童時,應該先戴自己的氧氣罩,再幫孩子,要先處理好大人的情緒,再處理小孩的情緒。

何素秋說,孩子的記憶很鮮明,對感覺很靈敏,父母做的傷害事情,久久都會記在心上,訂家規也應有孩子參與,孩子同意的事會記得更清楚。

何素秋並提倡將4月28日訂為兒童保護日,讓民眾記得保護兒童,目前已經有1000多人連署,盼盡早達到5000人連署的目標。

家扶基金會「2020兒少自我保護知多少(成年版)」網路調查於2月3日至17日間進行,調查對象以19歲以上民眾為對象,有效分數1663份,信心水準95%,誤差正負5個百分點。(中央社)
《TVBS》提醒您:
◎拒絕暴力 請撥打110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法律扶助基金會:(02)412-8518


暴力防範要點:
◎以手臂去抵擋,尤其施暴者攻擊頭部時,更應以手臂保護頭部,因頭皮較不易驗出傷痕,而手臂比頭部容易驗出傷痕,以手臂保護頭部時,可以讓攻擊點落在手臂上。 
◎大聲喊叫以引起附近路人注意,除了可以協助報警外,日後也可出庭作證。 
◎現場錄音:如果有機會,可以將現場施暴過程錄音存證,將有助於法庭上使用。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20/05/26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