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研發新的新冠肺炎篩檢系統,準確率九成,檢驗時間只要1小時,可望大大增加台灣篩檢能量,有學者認為,未來還有可能有第三波境外移入疫情,指揮中心或許能夠考慮,入境全面普篩。
工研院開發新的新冠肺炎檢測技術,工作人員從檢體當中,萃取出病毒核酸純化,再加入試管反映,放進這台只有600克的檢測儀器,「疫開罐」當中,就能測出結果。
工研院生醫所副組長江佩馨:「病毒核酸萃取純化出來約需20分鐘時間,然後再把這個純化後的病毒核酸加入試管中進行反應,那約需40分鐘時間,就會直接在我們系統上,呈現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的檢測結果。」
測驗結果只要螢幕出現加號,就代表陽性確診,這一套技術,除了檢驗儀器方便可以攜帶,最大的優點,就是大大縮短檢測時間,從原本4到8小時,縮減成1小時。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我們研發的目的就是說希望能夠在,潛伏期一染病,從0到7天中間,就可以測試到這個人是不是感染到這個病毒,所以我們直接要檢測的就是說,這個人身上有沒有武漢肺炎的病毒,我們直接用核酸分子的快篩技術。」
工研院研發這套檢測系統,就是為了做好邊境管制,雖然目前台灣陸續出現0確診,但還有確診個案仍找不到感染源,台大公衛學院也曾建議,是不是應該效仿韓國進行全面普篩,但陳時中部長憂心,普篩如果病毒量不足驗出偽陰性,反而導致誤判,增加傳播風險,但也有專家認為或許可以,針對入境者可以考慮入境普篩。
北醫大公衛系教授邱弘毅:「是不是在入境的時候就全面的普篩,或者是說他們隔離14天,要解禁前,把他做普篩,因為如果說擔心說偽陰性過高,或是入境時候那些沒有症狀的人,可能本來就沒病毒,那我們請他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14天之後,假如有那種無症狀者的話,他病毒量會上來,那時候普篩可能效益上就更高。」
台灣目前篩檢量每天能夠達到4100件,如果以入境人數來比較的話,以桃園機場為例,14日入境人數也只有353人,其中第一航廈完全沒有人入境,已經打破2013 SARS期間,2474人最低旅客量紀錄,篩檢量能或許逐漸能夠負荷。
北醫大公衛系教授邱弘毅:「我們大家生活都還是相對國外,是比較沒有那麼緊張,可是我們要小心這種回灌,因為你看歐美,還有有可能在印度或非洲,可能是第三波疫情的爆發,那這些有可能未來在邊境上,的這個所謂的阻絕,仍然是很嚴峻的。」
記者羅鼎傑:「究竟入境應不應該進行全面普篩,陳時中部長其實過去也拿出了3/1到4/6之間的入境數字來檢視,當時歐洲回國採檢的陽性率大約是5.76%,美國是4.1%到4.5%之間,但是如果我們當時採用的是入境全面普篩的話,歐洲的數字就會掉到0.85%,美國就會掉到0.41%,陳時中部長認為這樣子效率實在差太多。」
目前指揮中心採用的方式,是針對歐美回國有症狀者擴大回溯採檢,就是希望保有量能,因應圖突發狀況,只是隨著台灣採檢技術突破,縮短大量時間,如果真的順利量產,就算沒辦法全面普篩,但能在邊境做好篩檢把關,更能確保台灣防疫網不會出現破洞。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20/04/17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