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出遊樂!成龍溼地生態復育大批冬候鳥駐足雲林

記者 戴元利 / 攝影 羅士朋 報導

2020/01/30 00:58

雲林縣口湖鄉有一處成龍溼地,這10年來不只以國際環境藝術節聞名,當地豐富的自然生態,每年吸引美麗的冬候鳥駐足,都讓成龍溼地的美,被愈來愈多人看見。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成龍溼地的前身,是一片廣達上百公頃的農田,30年前被海水吞噬之後,居民從早年的憤恨怨懟、到現在對濕地充滿認同,這個與土地和解、共存共榮的故事,在當今極端氣候的環境下,更有其特殊意義。

 

大批候鳥振起雙翅,有如急行軍劃過天空,冬季才會看到的嬌客們,蒼鷺、大白鷺、黑面琵鷺,把台灣西部沿海的風景,點綴得熱鬧非凡。

鳥兒們落腳的成龍溼地,位於雲林縣口湖鄉,由於超抽地下水、長期地層下陷,加上30多年前,歷次颱風重創、海水倒灌,上百公頃的良田沃土,從此淹沒於水平面下。

成龍社區發展協會顧問田日蒸:「這裡很特殊這邊早期是牛車路,人們種田的時候就走這條路,開牛車啦用走的都走這條路。」
 

家鄉被惡水吞噬的那一年,田日蒸不過24、25歲,桑田變蒼海,農地被迫荒廢,留給倖存者的盡是傷痛。

成龍社區發展協會顧問田日蒸:「剛淹水的頭幾年他(長輩)都告訴我們,說這邊有鬼叫我們不要來,壞的床墊拿來丟,沙發拿來丟輪胎拿來丟,垃圾也都拿來丟,就是呢他們認為這是沒用的土地嘛。」

無法改變環境,只能想辦法與水共存,2005年林務局承租廢耕土地,一點一滴復育生態。


2009年華碩成立的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2010年開始,跟當地社區發展協會聯手,推動國際環境藝術節,這10年來,不只更多人看見成龍溼地的美,居民也勇敢走出傷痛,與這片土地和解。

成龍社區發展協會顧問田日蒸:「(居民)他跟我說以前我們在這做事,不管是做什麼事種甘蔗種花生也好,是我們人吃的人在使用,現在裡面有魚有鳥啊,給魚吃給鳥吃讓牠們去使用也是很好。」

TVBS記者戴元利:「在成龍濕地這裏有一棟高腳屋,平時是作為活動場地或供遊客參觀之用,我們可以發現它的結構融入了防洪概念,它也就地取材是道地的綠建築,呼應了與自然共生的環境理念。」

因應極端氣候太重要,示範住宅空出一樓任水漫流,學習與水共生,成龍透過社區營造,不只讓居民認識濕地、愛上濕地,更成功深化在地認同。
 


周一到周五,長青食堂準時開飯,這裡除了共食還有共學,固定開辦的英文課、體操課、漢學課,幫助老人家和青少年提升凝聚力。

成龍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林珮甄:「所以我們辦長青食堂還有關懷據點,讓長輩可以好好地吃一頓飯,還有來這邊運動,有多了一些年輕人可以參與,我們都覺得這樣是很好的事情,就是整理我們的公共菜園,那個菜還可以供應到我們長青食堂來食用。」


林珮甄從藝術節志工,變成長駐社區的夥伴後,努力落實環境教育以及生活陪伴,她也不斷思考,該如何讓溼地與當地產業共存共榮。

成龍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林珮甄:「讓外地的人來可以認識我們這裡的產業,然後他也可以在這邊用餐,然後搭配整個導覽解說這樣子,他可以有一個比較深度的體驗啦,不會只是來走走看看就走了這樣,這樣很可惜。」
 

成龍社區發展協會顧問田日蒸:「我相信老一輩的人他們也希望說,他們的後代子孫不要在外面奔波,可以回到家鄉,我們何不再弄一個更好的環境,讓年輕人願意回來我們這個地方打拚,包括生態包括產業這個我們把它做好,年輕人自然就回來了。」

看似平凡的小村落,卻有著不平凡的奮鬥歷程,與環境和諧共生,是成龍社區、也是台灣人學到的寶貴一課。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人氣精選文◢

👉『薔薔』撩男祕訣 分享如何遠離渣男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更新時間:2020/01/30 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