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
農委會自10日確定8日由民眾通報首例秋行軍蟲幼蟲至今,已近第一代幼蟲期尾聲,因殲滅幼蟲在科學上難精確認定,今天下午將公布防疫步入第二階段,進行滅卵、蛹及成蟲。
農委會「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自10日公布確認秋行軍蟲入侵台灣後,原計第一代幼蟲撲滅期為2到3週,隔天更新為剩7到10天。除專線、網路群組可供民眾通報案例,上傳資料可掌握GPS定位的通報APP也啟用,加上5月已布局500個誘集器的監測,13日又宣布改採形態鑑定,都是為了加速全國發現、確認就撲滅的殲滅幼蟲行動。
應變小組統計,截至16日上午11時,全國民眾通報秋行軍蟲幼蟲發生案例經形態鑑定確定共計65件,包括新增台中清水區通報案例,目前執行銷毀案例共計28件。全國僅剩高雄、南投還沒有通報及確定案例,外島則只有綠島、蘭嶼沒有通報及確定案例。
統計10日至今已過1週,接近秋行軍蟲入侵的第一代尾聲,應變小組表示,科學上難以精準確認是否已全面獲報、監測到第一代秋行軍蟲幼蟲,並撲滅殆盡。為此,今天下午將公布第二階段的防疫策略,全國各縣市政府要嚴格落實,以免秋行軍蟲第二代在台灣繁衍的族群數量過大,危害農作物生產。
應變小組也說,秋行軍蟲生活史可分為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30天一個世代,由於防疫將進入第二階段,將不只鎖定特徵為背部每節有4個點、頭部有倒Y字的幼蟲撲滅,農民也要認得卵、蛹及成蟲,並加強主動巡田,發現就通報。
應變小組補充,秋行軍蟲的卵特徵是呈蛋圓形,底部平整且卵殼頂端為中心點,呈放射狀的紋路,卵直徑約為0.4毫米,高度為0.3毫米;秋行軍蟲的蛹顏色則呈紅褐色,長約14到18毫米,寬約4.5毫米。
秋行軍蟲的成蟲特徵,展翅長為32到40毫米。雄成蟲前翅通常具灰色和棕色的陰影,在尖端和靠近翅膀中心的地方有三角形的白色斑點。雌成蟲前翅無明顯的標記,有灰褐色或灰色和棕色的細微斑點,後翅呈虹彩反光的銀白色,且於雄、雌成蟲皆有狹窄的黑色邊框紋路。(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9/06/17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