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
台灣從1994年啟動教改迄今,歷經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多元入學、教科書一綱多本、12年國教等種種爭議,教改25年來到底是變好還是更糟,恐怕人人心中都有不同答案。近10多年來,台灣也衍生出各種實驗教育,像是實驗學校、自學等等,學習的形態越來越多元,但不管是用哪一種學習方式,都應該要適性學習,並且抱持終生學習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事。
抗議家長:「終結教改之亂。」
抗議家長:「今天天氣很熱,可是比不上我們家長心中的煎熬,大家說對不對。」
周末假日,頂著30度艷陽高溫,上百位家長群聚教育部前,對教改和現行考招制度,發出沉痛怒吼。
高中國文老師李玉如:「是誰可以有錢去參加營隊呢?是誰可以有錢去參加各種檢定呢?我們的窮孩子,沒有錢玩得起甄試入學。」
台灣1994年啟動教改,歷經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多元入學,教科書一綱多本、12年國教種種爭議,改變填鴨式教育的初衷或許立意良善,但教改是讓制度變好還是更糟,人人心中有不同答案。
七手八腳戴上VR眼鏡,體驗空中腳踏車、俯瞰虛擬美景,腦波感測器則科技感十足,注意力越集中飛碟會飛越高,連動LED燈條發光賽跑,資策會旗下數位教育研究所,過去專做科技研究、企業輔導與課程進修,不過這裡將變身實驗學校,運算思維、抽象思考與數據蒐集分析通通學得到。
資策會老師:「跟這裡的朋友打聲招呼。」
跨國視訊與海外學生共學,資策會第一屆開放30名員額,向國小六年級、國中一年級與高中一年級的孩子招手,強調具備專業能力,18歲就能工作或創業,如果想繼續深造,豐富的學習歷程,還能跟體制無縫接軌。
家長:「基本的當然是希望說,小孩子就是能夠有一個比較多元,適應未來社會的一些能力。」
運算思維實驗教育機構校長蔡義昌:「我們不是在教程式語言,運算思維是我們在訓練學生,怎麼透過抽象化觀察力,然後把看到的問題跟觀察到的現象,做一個有邏輯的串聯,這個是思維層次,但當你要去解這個問題,你可能就要透過技術。」
台灣實驗教育百花齊放,除了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自學模式也越來越廣為人知。
在房間裡上網找資料,各種考卷和解答,免費資源唾手可得。
自學生吳文瑄VS.記者:「我每天有一個有東西需要做,然後就是看我想要什麼時候做什麼,就是我那天就是要把那些東西做完,媽媽會盯我(所以媽媽還是會在旁邊),對啊我每天都要跟她講,我今天做什麼。」
16歲的吳文瑄,一邊準備美國高中同等學力考試,同時選修柏克萊大學線上課程,他的父母都是電腦工程師,疑難雜症隨時請益,把客廳當教室。
自學生家長Jenny:「如果說你知道了你為什麼要自學,然後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你就可以開始找資源,知道的強項那我們可以做培養,那比較弱的東西,看看這個東西重不重要,如果很重要我們當然就要堅持繼續學習。」
電腦教學影片:「我們來到上方,輸入遊戲開發軟體,然後搜尋結果就會顯示出來。」
學習遊戲開發軟體,由爸爸負責講解,吳文瑄與其他自學的孩子,每周固定在家上課,他們時間彈性、選擇自由,少了學校鞭策,更需要高度自律。
自學生家長Jenny:「真的是要學到老學到老,不管你是很正式的學習,你在學校裡學或是你在上課,或者是你只是在你平常,日常生活中在學,這個觀念我認為是非常重要。」
自學生吳宇森:「這是兩台坦克在對戰,然後打到對方的話,這個綠色的血條會減少。」
另一位自學的孩子吳宇森今年15歲,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自學,當其他國三升高一的孩子忙於課業壓力,他專注發展多元領域,電腦軟硬體尤其下功夫。
自學生吳宇森:「在家我的話是睡到自然醒之後,就起來看我需要想什麼,有什麼想做的專案跟寫些作業,然後再去網路上看一些課程之類的,單純地覺得去學校要花很多時間,那我比較想要去上其他課程的話,自學對我來說比較,有多的時間可以去我想上的課。」
隔天早上9點多,一般學生已經在學校上課,而吳宇森這天的課堂在新北市圖書館,他得花一個多小時搭車轉乘,參加書法課的藝術導覽。
書法老師凌春玉:「為什麼會台灣篆刻在20世紀,甚至現在有這麼好的發展,主要就是1949年,就是有第一波的篆刻菁英渡海來台。」
書法課上了3年多,吳宇森對篆刻印章也有涉獵,隻身到不同的環境學習,認識不同的朋友,整座城市彷彿一座大型教室。
其實體制內的學校也是重要資源,吳宇森設籍的汐止青山國中小學,對自學生敞開雙手。
青山國中小校長王如杏:「自學生他不能夠離群索居,他們還是很希望能夠跟同儕一起互動,所以我們學校是非常歡迎自學的孩子,他還是隸屬在某個班級,然後跟班上的同學有一定的,情感的這個連結,然後也可以回來參加學校所有的,學校重大的行事啊或特色的課程,或寒暑假的營隊。」
體制外學習多元彈性,但體制內學習也在質變中,訓練學生解決問題,培養帶得走的能力,核心素養是12年國教發展重點。
青山國中家政老師謝泓儒:「OK那電視機它主要是吃那個紅外線的電源,所以是我傳給給外面那台主機,主機再傳進來給它,它再給它訊號。」
原本閒人勿進的破舊花棚全部打掉重練,透過師生寒暑假協力造屋室內設計,現在成了開放空間,更是智慧家庭的教學場域,青山國中家政課與生活經驗連結,鼓勵做中學。
青山國中學生宋承湘:「紙就是它是放在牆壁的旁邊,就是隔熱然後防水用的。」
青山國中學生郭峻祐:「然後我們還有就是量這些,木頭間距的距離總共是要2公分,如果沒有2公分的話,學生的手放下去可能就會卡住,然後就拔不出來。」
感測器監控土壤溫溼度,適時灑水澆灌,每個教室的後方陽台,都將打造一畝田。
青山國中學生呂翰昇:「水量不夠的時候,它就會放出警示音,然後在螢幕上顯示,開啟馬達進行澆水的動作。」
經過寒暑假5天營隊訓練,學生靠著DIY感測器,養出肥嫩絲瓜,食農教育結合程式設計,課堂內容活潑不無聊,校長王如杏長期推動科技教育,創新教學並與社區他校共好,在地方上扮演重要角色。
青山國中小校長王如杏:「每一個孩子都有適合他適性學習,多元展能的機會,那選擇他最適合的學習方式,或者是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我們也要彰顯國家教育的公平跟正義,因為只有公立學校才能夠關照到,每個社會階層不同孩子,所以體制內的教育改革其實是更重要的。」
升學並非唯一目標,無論體制內教育或實驗教育,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為台灣打造新出路。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9/06/09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