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
台灣地震發生頻繁,但全台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建築超過410萬戶,一旦強震發生,每棟老屋都可能是不定時炸彈。近年來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祭出不少誘因,像是租稅減免、容積獎勵等等,甚至主動介入、媒合專業團隊輔導,希望加速都更進行。不過專家分析,台灣都更難推動的關鍵仍在民眾心態,像是「一坪換一坪」、「都更不用花錢」的想法,都阻礙了住戶整合腳步。
工作人員(2019/4/18):「請往旁邊好嗎?拜託!為了安全。」
2019年4月18日下午1點01分,花蓮芮氏規模6.1地震,把台北市兩棟921後列管的危樓,搖得更加傾斜,都更急迫性再度浮出檯面。
TVBS記者戴元利:「這棟富貴角大樓早在20年前,921震災時就已經傾斜,歷經418強震後情況又更加嚴重,不過依法不用強制拆除,結構沒補強也無法可罰,就怕下一次強震來臨成為不定時炸彈。」
富貴角大樓明顯往隔壁靠,一歪就是20年,卡在釘子戶不同意,都更遙遙無期,醒目的黃單雖註明無立即危險,卻沒保證居住安全。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在等待都更的這段期間,他可以再把房子出租給別人,出租牟利,那出租牟利他租久了他會發現,欸!我現在也很好賺,那我為什麼要都更呢?尤其是一樓的店面,房子結構已經受損,已經到達危樓階段的這個房子,我覺得政府都應該要修法,去祭出強制都更條款。」
海砂屋住戶李先生:「這個框框有變形了。」
用力推開變形的房門,支離破碎的天花板映入眼簾。
海砂屋住戶李先生:「再回來準備要躺這個,欸好像有聲音,他就趕快滾到床底下,結果後來碰,連那個水泥塊加這個鋼筋,都斷掉了整個都下來。」
去年2月花蓮強震,屋主李先生的兒子千鈞一髮,撿回一命,但如果繼續住在海砂屋裡,人生能有幾次好運。
海砂屋住戶李先生:「沒用啊!所以懶得補了嘛!乾脆輕鋼架給它撐著嘛!」
掉落的水泥塊,暫時用輕鋼架撐著,然而眼不見為淨非長久之計,這間屋齡30年以上的老舊建築,15年前發現是海砂屋,總共10戶人家,整合2到3年後,終於決定原地自建,經過老屋健檢、耐震詳評等程序,因為不具重建效益,走的是防災型都更方案。
建築師李逸仁vs.住戶李先生:「在一樓的部分來講,它早期只有兩間店面。(對啊),規劃後...(這個一樓的部分喔?我損失很重,剩下不到一半)。」
按照建築法規,很難一坪換一坪,不過這片100多坪基地,將打造出12層樓高耐震建築,有了政府給的容積獎勵,賣房子的收益拿來抵工程款,能相對減輕屋主負擔。
建築師李逸仁:「當初我們幫他估算會好幾種,那時候用保守型的買賣多少錢,那工程款工程部分怎麼做可以省錢,沒有建設公司,等於說利潤是他們自己拿回去,拿回去之後把這房子蓋完,將來說不定蓋完以後,面積分回來之後,他們還有一些費用可以自己裝潢,或是這些養老來使用。」
都更戶鄭先生:「就像這邊現在看下去這個房子。」
鄭先生好幾年前,也住在像隔壁那樣的公寓矮房。
都更戶鄭先生:「那時候是住在三樓嘛!三樓看的視野看得都是很近嘛!你說哪有像現在就是說,13樓可以看得這麼遠。」
鄭先生當初手上,有2戶總共近80坪的房子,都更之後,換到的室內坪數縮水,挑選高樓層還得貼錢給建商,不過新房子耐震,還有電梯和天然瓦斯,居住安全加分,他並不後悔。
都更戶鄭先生:「該放棄的你還是要放棄,不要太過於堅持,就像我們住這個隔壁的,他太過於堅持堅持到最後,建商就把你放棄了,原來是說你可以一起蓋的,這個房子可以蓋得漂漂亮亮的。」
新北市都更處副總工程司洪宜萍:「早期住戶他每個月定期就醫的時候,就必須要有人就是去,幾乎是揹著他下樓,其實對高齡者來說真的是不太方便,所以他們那時候其實,一有人來談都更,其實大家都非常有意願,然後就想說那既然程序也非常簡便,就馬上簽了同意書,那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審查完成,就可以直接申請建照。」
新北市2013年首創簡易都更,有一定基地面積,住戶100%同意,不用走都更條例的公聽會、聽證會、審議等流程,從申請到完工只需3到4年,大大縮短改建時間,2019年新北市再成立都更推動辦公室,祭出都更三箭,鼓勵捷運周邊、主要幹道兩旁及危險老舊建物,限期內送容積獎勵,希望改變城市風貌。
新北都更推動辦公室專門委員邱信智:「我們會在這個捷運周邊的策略區,會給他所謂的增額容積的概念,就是除了一般的容積獎勵上限之外,還有另外一套機制,增額容積的機制加到這裡面來,我們希望可以創造那種,所謂公益性的空間在這裡面能夠生成,包括托老托幼社宅。」
預計今年底落成,工作人員正加緊趕工,位於新北市永和的大陳社區,早年屬於老舊眷村,如今成了政府指標性公辦都更案。
建設公司總經理張于利:「它們的防火巷,人基本上是沒辦法進去的,就非常非常的狹隘,所以它的公共安全有很大的疑慮,所以政府對這一塊是,非常渴望透過都更把它整合成功,那我們現在等於是做一個範例。」
佔地廣達9公頃,民國40年代,大陳島義胞和家眷撤退來台的落腳之地,由於公私有土地產權複雜,因此切成七個單元整合,光是第二單元,建商就得說服180戶居民、200多個地主,歷時3年才成功,都更投入人力太多,只要一戶不妥協就功虧一簣,也難怪不少建商望之卻步。
建設公司總經理張于利:「那住戶在整個架構上面他會比較信任,因為畢竟是政府來協助的,站在旁邊會監督我們像我們現在,市府他們幾乎是每個月或是每三個月,都會定期來除了就是說,替住戶解決一些問題以外,順便監督我們的施工品質。」
近幾年的都更,政府扮演主動介入角色,適用法條越來越多元,根據不同條件,可走都更條例、危老條例、簡易都更或地方政府防災條例等等,容積獎勵大方給,廣開法令方便之門,然而全台都更腳步仍嫌牛步,專家說‧民眾心態是最大的關鍵。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孫振義:「你的房價太便宜,所以你更新後的那個可售建坪的總銷金額,沒辦法去支撐你免費換到房子,那遇到這一塊的話,如果你是更新戶,你願不願意自己貼一些錢,你都海砂屋了,然後你還要要求完全不付錢,還要換新房子,其實是把你的生命放在危險之中。」
營建署統計,從2005年有數據至今,包括報核、審定、動工與未動工的都更案,累計有1749件,對照全台,屋齡30年以上老舊建物,目前還有410萬戶,都更條例走過20年,城市翻轉仍是條漫漫長路。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9/05/12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