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農民心聲 比拚外銷更重要的事!

記者 曾奕慈 / 攝影 何佳陽 報導

2019/04/01 22:41

各農業大縣紛紛想推農產品外銷,從農委會的資料來看,現在的補助也遠高於過去,但看在部分農民眼裡,一昧補助卻不一定能對農業有所幫助,應該輔導農民做有效的農田耕作,維持產銷平衡,了解市場需求,有了訂單,再將農產品銷出去。

 

來自台灣中部的玉米,削去頭尾,再裝成一袋一袋,運銷商在這裡就是將農民的作物賣給承銷商。

西螺果菜市場業務課長曾明禮:「1到5棟都是給這些運銷商的一個集貨場,給他們固定的位置,給他們在交易就對了啦!」

來自全台各地,甚至是進口的作物,都聚集在這裡,室內空間還算明亮,但往最裡頭走,又會看到一區半露天的區域。
 

記者曾奕慈:「這裡是全台灣最大的農產集散地,也就是雲林的西螺果菜市場,而我現在所在這個區域,是屬於農民自產自銷的一個區域,可以看到這攤位非常地擁擠,一個人大約是負責一到兩車,而如果今天賣的量比較大的話,進來之後還要被收20塊的稅。」

來自當地的農民,把自家蔬菜拿到這裡賣,其實不說,也能發現這裡的環境不是很好,除了擁擠,也擋不了太大的風雨。

農民:「這遮起來我們這裡都噴得到了,市場總是這樣,不然要怎麼樣。」

運銷商:「裡面就是電,什麼東西它都有在裡面,這裡就是電都在柱子有沒有,隔很開啊!」

西螺果菜市場業務課長曾明禮:「以前我們一些硬體設施的話,政府也有補助啦!如果說你要一些再什麼建築的話,就是要看我們公司有什麼企劃。」

目前經費來自鎮公所,但並沒有固定補助,值得注意的是,這裡不喊價拍賣,全是當面議價,菜價高低交由市場機制決定。


西螺果菜市場業務課長曾明禮:「三月的話,就受到天氣的影響的話,它的量比較少,所以它們會價漲。」
 


產銷不平衡成了農民的困境,根據農委會調查,2017年台灣農牧人口比2007年少了14%,但這10年間,政府編列的農業預算卻成長57.5%,等於政府平均分給每位農民的預算增加83%,但農民的所得真的跟著增加了嗎?為了讓產銷平衡,就有不少農民搭起溫室。

記者曾奕慈:「像蓋這樣子的溫室主要作用,就是要避免氣候暖化,還有汙染對作物造成的影響,還有就是可以控制產量,不過蓋溫室成本可是不低喔!像這樣子的溫室,有基礎、有鋼骨的話,結構型溫室每一分地成本大約就要100多萬,不過如果今天農民種的是有機作物,或者是友善耕作的方式,政府最高可以補助65萬元,來減輕農民的負擔。」

只是農民也覺得一昧補助不一定是好事。

農民廖瑞生:「鼓勵他們回來栽種,但是種的東西又不符合社會的需求,這樣子我覺得又造成一個社會的農業的問題了。」

除了外銷和補助,輔導農民怎麼耕作似乎顯得更重要了。
 


農民廖瑞生:「你要做外銷是先有訂單,然後找源頭再來輔導農民,來種植什麼樣的品質的作物。」


種植有機空心菜的菜農林春生坦言,產銷要平衡,確實是現在台灣農業比外銷更重要的事。

農民林春生:「勞力越充足的話,造成生產過量,大家一直在盲目地生產,反而是不好,你如果又缺工的話,如果遇到好天氣的話又是量產,價格也不好。」

溫室裡的空心菜一年可達14收,慣行只有8收,自己還有合作通路,固定銷往泰式餐廳和超市等。

農民林春生:「天天有菜收,天天有錢可以進來,這樣的農業才是王道。」

產銷平衡擺第一,怎麼讓農田被有效利用,政府除了拚外銷,恐怕也得思量如何將補助的錢花在刀口上。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更新時間:2019/04/01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