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魚池鄉陶藝家 泥孩楊國賓柴燒樂

記者 凃鴻恩 / 攝影 廖廣賓 報導

2019/01/11 22:01

陶藝家楊國賓,從2001年起自己蓋穴窯燒陶,他不斷研究並且創新柴燒之美 ,運用柴火燒出的高溫和釉的熔合,創造出質樸又繽紛如山水的作品。藝文潮前進南投魚池鄉的報導。

 

或也窯座落於南投縣魚池鄉,每3個月一次的窯煙裊裊,窯主人又在燒燙忙著了。

這處穴窯是,陶藝家楊國賓921地震後自己研究的工法,一磚一石興建的。

大小不一的陶作,如同自己生的小孩,送進窯洞,陶藝的子宮,展開一個多月的冒險之旅,最大的大壺甕置於窯口。
 

陶藝家楊國賓:「窯頭最前方的4件大甕,就是沒有施釉的作品,沒有施釉的作品,直接在火旁的最前端,讓它直接受到火焰跟積炭的,比較劇烈的衝擊。」

在窯內排列作品,在陶作上灑灰,為要增加坯體燒出的質感,把窯的縫隙都塞滿,楊國賓開始調和泥漿。

陶藝家楊國賓:「我預計最高溫差不多,在1260到1280溫域,預估要燒到差不多4天左右,讓你很有驚豔很興奮的也有,讓你很挫敗,連續一個禮拜都不想工作的時候也有。」

自稱泥孩的楊國賓,57年次,1991年成立炎工房陶藝工作室,從1992年開始參加比賽,2000年獲得南投縣陶藝獎首獎,長年窩居好山好水的魚池鄉,追求陶藝的歸真和泥土的本相。


陶藝家楊國賓:「去探索古代的人們人類,他最原始的燒陶的方式,如何用木材燒到這麼高溫,把土燒到1300度的高溫,讓表面的落灰產生流動的共熔。」

我們也特別走訪大溪收藏家徐德炘,他收有楊國賓傑出大甕和茶甕。

收藏家徐德炘:「因為木材的灰非常的多,所以落灰落到這裡,高溫熔解,因為躺著,所以它會產生流動。」
 


這件表面狀似鐘乳石的甕,上了層層厚釉,手法類似日本治野釉。

收藏家徐德炘:「那種大甕,我想是台灣很多陶藝工作者,不願意去碰觸的一塊,因為成形很難,要燒出精彩的作品更難。」

楊國賓反覆將泥條放入練土機,使陶土質地更均勻,做大陶盤 好像在桿麵皮,大盤子肌理的壓痕,因為釉彩的關係,形成了濃淡的變化。上釉作品會先淋上釉藥,以毛筆勾勒,淋上鐵釉、白釉、灰釉。

這些磚頭經過4天的高溫燒成之後,有些已經會被釉藥把它黏住,窯燒4天、冷卻10天,慢慢敲開窯口,人力接送寶貝出生。

 

這件未施釉,出窯後需用金鋼石打磨,去除灰粒,相當滿意,因為這邊有坯體被燒的,木柴的積炭所掩埋。

楊國賓1年只能燒4窯,做柴燒相當辛苦吃體力。

陶藝家楊國賓:「從事藝術工作者,我覺得是一種修行,我覺得是一種修行,因為你總是要透過,流汗啊工作的流汗,然後去體悟這種勞動的樂趣。」

遠離塵俗,專心做陶,泥孩楊國賓,徜徉於鄉間自然, 視大地如母,陶土孕育了他的美學生命,楊國賓悠遊於其間 樂「陶陶」。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的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更新時間:2019/01/11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