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農回歸農田! 農校創新顛覆想像

記者 黃琲茹 / 攝影 張智鈞 報導

2018/10/20 17:49

這幾年台灣很流行「小農」跟「青農」,從中央到地方,也鼓勵青年返鄉從事農務。但其實「農校生畢業後不務農」,已經不是新鮮事,甚至調查發現,農校生的第一志願成了服務業,國內農村凋敝、青年就業問題,能不能解套?我們來到南台灣看看,企業、農牧場、農校怎麼三方聯手,讓以農立國的台灣,農業再復興。

 

畜產保健科老師李宜欣:「(牠昨天才學會走路),對,牠其實一出生20分鐘內,就一定要學會站了,對,因為在野外有很多掠食者。」

農校裡的實習牧場,在我們來訪的前一天,傳來好消息。

畜產保健科老師李宜欣:「你在擠的時候,還記得跟擠羊奶一樣,不用整支插下去,所以一般來講,你要養牛的話,你要讓牛的頭要抬高,這樣牠才能透過食道溝的反射,進到牠的第四胃。」
 

從擠奶到親餵學生都得學,現在的農校跟你想得很不一樣,不再只是務農。

佳冬高農校長楊榮豐:「農業的不是在只有生產而已,包括我們現在都已經提倡,有休閒觀光的一個產業,我都提倡學生要肯做、要能做、要習慣做,做就對了,因為我們從農就是要這個,手腦並行。」

記者黃琲茹vs.農校生:「所以這個是已經好了的嗎,還要再繼續給它那個,顏色再上色一點。」

在高溫窯烤爐旁,學做比薩麵包的孩子,也是農校生,說起外界對於農校的誤解。

食品加工科學生洪韻涵:「就是以為農校就是種田不然就是畜牧,但是還是有烘焙之類的,就是可以做麵包、做蛋糕。」

餐飲管理科主任陳泓旗:「不健康的豆子,喝了會讓我們不舒服,所以呢我們現在要來把不健康的豆子把它挑掉。」

餐飲管理科學生葉冠彬:「太粗的奶泡它流動性不好,然後太熱的奶泡它流動性也不好,所以要維持在剛好的溫度。」
 

餐飲管理科主任陳泓旗vs.學生:「唷喔,慢慢來,慢慢來,哇,你這樣真的太,你這樣太滿了,你這個托盤,剛剛的手勢這樣拿不對。」

校內實習,銜接職場,農校從多元課程找出路,橫跨畜牧、餐飲。當然,務農的「本」,更是不能忘。


記者黃琲茹:「說到務農,觀眾朋友腦袋裡想到的場景,可能就是像這樣子,農夫拿著鋤頭在田裡面做畦,不過過去的務農種植的,都是糧食作物。現在呢,則是朝向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發展,像這片實驗農場,就是以有機生態方式栽種,不過到底種田難不難,我們實際來操作看看。」

農場經營科主任林鈺澤vs.記者黃琲茹:「老師,我這樣可以嗎,喔,這樣不對,哈哈,不是這樣子鋤兩下嗎,不是,勾,挑,提,挑。」

真的是粒粒皆辛苦啊,但,務農的挑戰,除了勞力,還有不可忽視的「人力危機」,以高職農校生的從農意願來看,雖然有62.3%的農校生,未來有意願務農。但未來最想工作的產業,卻以服務業居首,只有2成4畢業後願選擇農林漁牧業,長此以往,令人擔心未來的農業生力軍可能轉往其他產業,農業人口老化,恐怕更惡化。
 


旗山農工校長蔣壁輝:「精緻農業,科技農業的一個領域,可以去做一個方向的發展,教育部的政策有提供,休閒農業的公費生,有許多公私立的大學,每個學校提供25所休閒農業公費生的名額,那所以這樣子對我們學生,未來能夠從事農業的一個誘因又會增加。」 

讓農校的孩子們透過產學合作,看見產業前景,正因為務農大不易,台灣農業轉型,也不能光靠努力跟熱忱走下去。

食品加工科老師蘇鈺婷:「好,30秒了,下一題。」

學生換上實驗服,在考場玩起「大風吹」,這是模擬證照考試,限時30秒的跑台作答,專注寫下儀器檢測的功能及用途,這一堂課,學得是食安。

食品加工科老師蘇鈺婷:「因為像現在食安問題非常的嚴重,那我們是食品群,所以我們希望可以培養學生,對食安,對檢驗,能夠有基本的概念,那他們將來到食品廠,才能夠為食安問題做把關。」

園藝科主任林冠宇:「先把消毒水倒掉,然後等一下會再加無菌水,再洗個三次,玉米粒取出來,對那玉米裡面有胚乳跟胚。」

這還不止呢,農業的專科知識,從實驗室,走進工廠,


農業機械科主任邱俊源:「好,下刀完之後,姿勢調整好,前弓後箭,眼睛要看著那個線,不要,不要鋸歪了。」

就連務農的農具機件,也得自己學著動手做。

農業機械科主任邱俊源:「它是一個客製化的一個東西,因環境不同而客製化,它沒有辦法像汽車,它就是一個制式的一個模子,它的環境不一樣,地勢不一樣,我們要做不一樣的農機具的因地制宜的一些機具的製作。」


造園科老師黃佳盛:「冬天的時候,它葉子掉光的時候,陽光才照射進來。」 

再從工廠走到戶外,農業科學結合氣候變遷也是學程之一。

記者黃琲茹vs.農校生:「等牠停下來,等牠停就快點抓,你要怎麼抓才不會傷到牠,就是抓這裡。」

農經科主任許凱文:「之後你可以看到滿天漫舞的蝴蝶,已經是末齡的幼蟲,所以牠再過一段時間,牠就會怎麼樣,牠會去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然後變成蛹。」
 
特色農場經營,也是未來發展趨勢,農校生除了專精務農,也要培養產業鏈的第二專長。

記者黃琲茹:「現在的農業想要轉型經營,很多都會朝向休閒農業的方式來發展,像我現在所在的這個養鹿場,我身邊這些兩三個月大的小鹿,未來都可以採集鹿茸所用,而目前養鹿場,也已經跟學校合作,來做產學結合,提供實習名額讓學生實習。」

農校畢業生林順益:「喔喔,這麼兇。」

農校畢業生林順益:「我都從農,也是我現在就是在養豬啦,我是鼓勵(務農)啦。可是很難做到,因為現在年輕人會比較想要,輕鬆一點工作,就算因為在養殖業,那個,我們的假日不能說很多,因為動物一天不餵不行。」

鹿茸生技公司老闆林昆鋒:「這兩年我轉一個方式,我在找人的時候,我不是在找員工了,我是在找夥伴,從事農業真的有這麼辛苦嗎,我覺得不一定,我們要善用機器化,善用團體的優勢,善用共享經濟的模式,大家分工把餅做大。」

青年返鄉務農,才能讓老邁農村注入活血,新世代回歸農務,結合智慧、共享、文創農業,多元經營,台灣農業的下一步,或許就像田埂上的白鷺鷥,每一步,得走得謹慎,期待站穩腳步後,展翅高飛,再現農村風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18/10/20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