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頭型怪別輕忽! 顱縫早閉恐致發展遲緩

2018/08/28 12:44
示意圖/TVBS

3歲羅小弟出生時頭型就偏長、兩側狹窄,額頭及頭頂很凸,直到2歲因感冒到小兒科看診,經醫師提醒才驚覺不妙,檢查發現是顱縫早閉症,若沒有及早治療,日後可能發展遲緩。

人類頭骨上的顱縫,分為前額顱縫、冠狀顱縫、矢狀顱縫及人字顱縫。其中前額顱縫大約在出生後7至8個月癒合,其他顱縫都要到成年之後才會癒合,提前癒合就稱為顱縫早閉症。

 


羅小弟剛出生時,媽媽就發現這孩子頭型不一樣,頭頂很尖,兩側很扁、後腦勺非常窄,但孩子發展都沒問題,除了頭型怪外也沒有其他症狀。她帶孩子做了許多檢查,也沒發現異狀,只好安慰自己可能是睡姿或餵奶姿勢造成,也特別幫羅小弟留長長的頭髮來修飾頭型。

但羅小弟2歲多時因感冒到小兒科就診,醫師非常警覺,認為羅小弟的頭型並不正常,鼓勵家長帶孩子到大醫院檢查,意外發現竟有矢狀顱縫早閉症。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盧亭辰今天在記者會表示,矢狀顱縫早閉症占所有顱縫早閉症5成,多發生在男童身上,跟遺傳無關。雖然羅小弟當時只有頭型異常,但顱縫早閉會限制腦的發展空間,可能造成腦壓上升,進而影響兒童智力及發展。
 


顱縫早閉症要以手術矯正頭型,把頭骨切割取出並重新拼裝,工程浩大,也可能有大失血的風險。羅爸爸一開始非常反對,認為「孩子好好的,又沒發展遲緩,為何一定要動刀?」

盧亭辰說,單一顱縫早閉的患者有17%會有腦壓升高問題,多條顱縫早閉者的風險則高到47%,且可能有眼壓升高、合併呼吸道狹窄、神經發育障礙、且可能因頭型造成社會心理障礙。

盧亭辰表示,羅小弟當時雖無其他問題,但因矢狀顱縫早閉多會造成語言發展問題,等孩子到5、6歲時,因學習項目變多,可能就會發生應付不來、學習遲緩的狀況。

顱縫早閉症在懷孕時可透過高層次超音波發現,不過,盧亭辰說,顱縫早閉在亞洲人的發生率較低,大約1年僅40至50人,比西方人罕見,國內醫師也對此症較不熟悉,未必能在產前檢查就診斷。

但顱縫早閉症有手術治療黃金期,最好在3歲以前,因腦容量在3歲時就已發展約成人的9成,年紀愈大,手術就會愈困難,增加失血風險,成效也較差。國外大型醫院更將最佳手術時間訂為1歲。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主任廖漢聰說,顱縫早閉症不易診斷,目前大多數病人都是因為語言肢體發展遲緩、或看小兒科時被發現。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頭部變形、應盡早診斷、治療。

盧亭辰表示,傳統的矯正手術手術時間長也會增加風險,林口長庚引用3D電腦模擬技術,術前先由工程師在電腦上模擬手術,用3D列印把手術導板印製出來,手術導板可用來指引切骨並組裝頭骨,有助大幅減少術中失血情形。
 


羅媽媽受訪時說,為了讓孩子接受手術,她和先生吵到差點要離婚,很多家長會有迷思,認為孩子好好的、不需要接受治療,不願相信專家意見,但這樣可能誤了孩子一生,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有異狀,應勇敢尋求專業診斷和支持。(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8/08/28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