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TVBS
冬天天冷,容易發懶不想動。國泰醫師提醒,若長時間久坐,肢體活動少,血液容易淤積在下肢,增加靜脈血栓風險。若發現小腿脹痛或兩腳不對稱腫脹,應速就醫。
75歲的陳奶奶平時健康狀況良好,某日左腳日漸腫脹、無法穿鞋,但因精神食慾好就不以為意。沒想到,1個多月後陳奶奶出現走路會痛、會喘及呼吸不順,才緊急就醫。
就醫後發現,陳奶奶左腳靜脈血管已有大量血栓形成,血流阻塞後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引起敗血症,意識不清差點送命。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靜脈血栓是因病態性血塊形成,造成血液回流不良,產生肢體腫脹、疼痛,也容易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引起敗血症。血栓若脫落流回心臟,甚至會造成肺動脈栓塞危及生命。
張嘉修說,一般而言靜脈栓塞發生率約千分之1至千分之3之間,是動脈血栓發生率的4倍,近年在年輕及老年族群都有增加趨勢。久坐不動、年紀大於40歲、患有糖尿病、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懷孕時或服用口服避孕藥等都是靜脈血栓形成相關的危險因子。
靜脈血栓比較好發的季節是夏季跟秋冬,張嘉修表示,夏季身體水分較易散失,若沒有適時補充,脫水後形成血液濃稠、引起下肢靜脈栓塞。冬季則是因為天冷,民眾可能疏於活動,也比較容易讓血液累積在下肢,增加血栓風險。
張嘉修表示,傳統靜脈栓塞的治療仍有瓶頸,若血栓過多且已侵犯骨盆腔大靜脈,往往治療後仍效果不佳。現在有新式血栓抽吸清除裝置,手術傷口小,用導管就能「吸出」血栓,快速消除腿部腫脹情形,也增加血栓清除率。
張嘉修說,東方人發生靜脈血栓的機率較西方人低,但因靜脈栓塞初期診斷不易,民眾發現時常常已有感染發炎或其他嚴重併發症。提醒民眾平時需多活動並適時補充水分,若發現小腿脹痛或兩腳不對稱腫脹時,需就醫檢查,以免釀成大禍。(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8/01/10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