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報告沒紅字別開心太早!醫師示警「3大狀況」勿輕忽

編輯 吳詠霓 / 責任編輯 顏敏翔 報導

2024/05/02 12:33
王森德指出,民眾在健檢中發現的異常項目,與不良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息息相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衛福部公布的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COVID-19及肺炎之外,多數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不僅長期危害健康,還可能導致長期照護需求。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指出,民眾在健檢中發現的異常項目,與不良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息息相關,也和國人十大死因具有緊密的關聯。

健檢異常元凶1:不良生活習慣

 

痔瘡、胃炎、胃潰瘍、維生素D缺乏、大腸息肉、甲狀腺結節、脂肪肝、骨質減少、體重過重及高膽固醇血症等健檢異常或疾病,與不良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王森德指出,少運動、缺乏日照及戶外活動的靜態生活型態,飲食習慣不佳,如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缺乏高纖維飲食和必要營養素攝取不足,以及抽菸喝酒等,都是導致這些健檢異常的主要原因。

健檢異常元凶2:環境污染或高壓生活
除了不良生活習慣之外,環境污染、高壓的工作與生活等,也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胃炎、胃潰瘍、甲狀腺結節等風險增加。

健檢異常恐是9大慢性病前兆
 

這項2023年聯安診所健檢十大異常項目統計顯示,十大健檢異常中有不少是重要慢性疾病的成因,有出現以下相關健檢異常者不可不慎:

胃潰瘍
慢性胃炎(如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胃癌是國人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第8位。

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中的腺瘤型息肉與大腸癌的發生息息相關,而大腸癌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2位及死亡率第3位。

甲狀腺結節
需進一步釐清是否為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7位。

脂肪肝、高膽固醇、體重過重
此三項異常與「代謝症候群」相關,而「代謝症候群」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腎病、甚或惡性腫瘤的重要危險因子或具有共病性。
 

自律神經失調
會造成心理性疾病與睡眠障礙,進一步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維生素D缺乏
會導致骨質疏鬆,也與癌症、免疫系統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相關。

骨質疏鬆
會影響長者的活動能力及增加跌倒與骨折等意外事件的風險,而跌倒與骨折是導致長者失能與長期照護需求的重要原因。


健檢報告3大狀況勿輕忽
面對健檢異常,王森德提醒民眾不要輕忽檢查結果,即便數據輕微異常,也可能在未來演變成嚴重疾病。他也提出三點建議,讓健檢發揮最大價值:

 

有的人即使健檢報告正常,身心仍可能存在潛在問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1.看到紅字不要慌張,但也不要輕忽
紅字表示數據異常,對健康有潛在危害,需要專業醫師建議,應積極改變生活作息或介入治療。異常數據為邊緣值的灰色地帶,未必是罹患疾病,可透過積極改變生活型態降低患病風險。

2.檢查報告正常也不要鬆懈
即使是最好的篩檢工具,亦可能有其極限,無法在疾病初期篩檢出來。疾病發展速度不一,個案也可能在篩檢周期之間發病。定期健檢並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長遠之策。

3.「亞臨床期」及「亞健康族群」潛在問題
有些人的健檢結果處於邊緣或灰色地帶,雖臨床症狀不明顯,但可能存在潛在疾病風險,如亞臨床甲狀腺功能異常、高血壓前期、胰島素阻抗增高或糖尿病前期等,這種「亞臨床期」的狀況,需要醫師及專家給予預防性介入的建議,並密切定期追蹤,進一步避免或延緩疾病的發生。

此外,有的人即使健檢報告正常,身心仍可能存在潛在問題,這些傳統健康檢查工具檢查不出來的不舒服症狀或感受,如慢性食物過敏、腸漏症、微量營養素缺乏、抗壓荷爾蒙異常等,針對這樣的「亞健康族群」,常需透過功能醫學檢測找到根源,並導入適當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原文請見:健檢沒紅字就安了?這些異常恐是9大慢性病前兆 健檢報告3潛在狀況勿輕忽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4/05/02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