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當愛不見了》 變調關係浮世繪

記者 林佳妮 報導

2018/02/23 21:00

奧斯卡金像獎再過10天就要揭曉結果,《當愛不見了》是代表俄國入圍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它出自以批判體制聞名的導演「薩金塞夫」之手,繼前作《纏繞之蛇》贏得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這部新作也出征坎城,抱回評審團獎。電影描述一對感情消磨殆盡的夫妻,為了離婚與分產爭吵不休,某一天12歲的兒子某天突然失蹤,諷刺的是,他們希望兒子平安沒事,卻又擔心離婚後,撫養兒子的責任要落到誰的身上,兒子變成皮球被彼此踢來踢去,導演這次用家庭,暗喻並批判國家社會的冷漠與崩解。

 


故事發生在俄羅斯,一對事業有成卻貌合神離的夫妻,老公外遇搞大年輕美眉的肚子,卻擔心離婚不利自己的升遷,而老婆也交了有錢男朋友,兩人都急著掙脫現在的婚姻枷鎖,一見面便清算家產兼聲討十多年的青春債。

夫妻鬧離婚,孩子成為累贅,這樣的電影情節如此真實,否則中文裏頭怎麼會有「拖油瓶」這個詞彙。孩子再小心裏也明白,自己對父母來說哪是珍寶,連資產都不夠格,而是難以釐清的債務!在父母親大吵一架的隔天,孩子失去了蹤影。

孩子失蹤幾天?好友是誰?有什麼嗜好?面對警方訊問,做父母的難以交代清楚,故事就像八點檔,但如此通俗的劇情交到俄國名導薩金塞夫手中,則用人物、影像與聲音、用微妙不可言喻的細節交疊鋪陳做出批判,而開場與結尾的冷冽雪景,更呼應家庭失去溫度和孩子失蹤的沉默無聲,讓批判冷靜卻也更加強大沉痛。
 


從中產家庭的崩壞、俄國企業文化的保守到公部門的失職,沒有一個能夠卸責。孩子還活著嗎?找得到他嗎?這些問題成為揪緊著觀眾神經的懸念,但孩子最後能否平安回來,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沒有了愛的家庭,又該如何完好如初?孩子讓觀眾鼻酸的處境,其實是導演自己童年的親身遭遇,然而他依舊對人生寄予厚望,

而片中上百名搜救志工的熱心,如同寒冬一盞暖爐,力量或許微小,卻是人間溫情猶在的證明,只要每個人對周遭多一點關懷,那盞爐會更暖,溫暖多一個無聲哭泣的孩子。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圖/臉書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8/02/23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