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愛恐愛滋 看90年代同志歧視與偏見

記者 林佳妮 報導

2018/02/14 20:37

14日是西洋情人節,無論性向,許多人應該都在慶祝愛情還在賞味期,而我們要帶領大家回到1990年代的巴黎,當時世人對同志的態度仍保守,但愛滋病席捲全世界,加劇對男同志的敵視。30年後的現在,愛滋病不等同於男同志應該算是常識,而愛滋病也並非絕症,這樣的進步有一部分和這部電影有關,它描述1990年代初一個社運組織靠著街頭運動,推廣安全性行為的觀念,並爭取醫療與立法保障的權力,電影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並在法國創下超過2億台幣的票房佳績。

 


當阿莫多瓦無保留地表達熱愛時,或許熱血大量回流,心跳加速到超過每分鐘120下,如同他所熱愛的這部電影《BPM》中走上巴黎街頭抗爭的年輕人。《BPM》片段提到「我們視愛滋病為一場戰爭,別人卻視而不見,我們的朋友一個個死掉,我們不想死。」一群年輕人是1990年代初期愛滋病平權組織Act Up Paris的成員,他們在那個想愛卻又恐懼愛滋的年代,對抗社會的無知與歧視、政府在預防與醫療上的無能,及藥廠壟斷實驗成果的市儈冷血。

他們不是瘋了,而是時日無多,愛滋超音速般地耗盡年輕生命,但卻仍熱血彭湃,為還有機會的人,同志、吸毒者、性工作者,這些被漠視的族群爭取分秒珍貴的時間,包括走進校園推廣安全性行為。70屆坎城影展評審團主席阿莫多瓦說,導演康皮洛講的是一群真英雄,拯救許多生命的故事。導演羅賓康皮洛則說,很開心經歷這場冒險,也是集體回顧一段歷史,曾經如此有才智而美麗。

導演從自己年輕時投入Act Up Paris的經歷汲取靈感,電影在激烈抗爭、討論、反省與狂歡中,交疊出兩位男主角的愛慕、慾望與死亡。剛剛加入ACTUP組織的納森,邂逅了總是衝鋒陷陣的西恩,2人私密的情與慾和對外的抗爭一樣不斷加溫,但同時身為HIV帶原者的西恩,身體也逐漸衰弱。
 


演員比斯卡亞說,按照故事時間序拍攝,演到一半得剪短頭髮,然後開始減肥,但拍攝並沒有停止,所以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要保持體力拍片,同時得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好讓外表越來越衰弱。西恩在電影後半段的孱弱,以及納森深情的關愛與陪伴,如血液、似精液,艷紅溫熱,是對漠然、歧視與憎恨的絕佳控訴。

比斯卡亞說,2人的愛顯而易見,不僅僅於此,還有陪伴與關愛。這部電影不僅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在法國叫好也叫座。入圍13項凱薩獎,締造700萬美金的票房,放映廳院從180增加到560廳。報紙《20分鐘》記者卡荷琳維埃說,它不是暫時性的題材,它至今仍舊有其意義,因為它涉及公民團結參與,為了正義而戰,它發出的這個訊息至今在所有領域仍是必須的。

一場場抗爭與抗爭後的狂歡,電子樂曲的快速節奏,是心跳、是情慾、也是愛滋病毒擴散蔓延的節奏,而片名每分鐘120下,是2歲大幼兒的正常心率,新生命的躍躍律動也是愛滋病患者邁向死亡的節奏,更象徵了這些早逝青春燃起的奮鬥永恆不熄。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18/02/14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