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第一個「純國產」運載火箭世界號,順利發射升空,搭載的人造衛星也進入地球近軌,今天(22日)傳來與地面成功雙通訊的消息;花了30年,南韓航太發展邁向重大里程碑,成為繼俄、美、法、中國大陸和日本、印度之後,第七個成功在本土發射自研火箭的國家。不僅研究團隊感動落淚,全韓人民心情也很激動,而南韓總統尹錫悅更是全程守在總統府,見證這歷史一刻,過程中不斷豎起大拇指驕傲不已,還宣布將成立「航空宇宙廳」,全力扶持南韓航太產業發展。
"世界號"火箭發射現場:「5、4、3、2,引擎點火,離陸。」
 
南韓自主研發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21日下午在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宙中心發射升空,當天晴空萬里,發射過程順利;875秒後,世界號搭載的人造衛星就順利分離,進入地球上空700公里高的目標軌道。
南韓民眾:「世界號!世界號!世界號!」
大批民眾守在全羅南道見證這歷史一刻,搖著太極旗為世界號吶喊應援;而下午五點,南韓官方也正式宣布發射成功的消息。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長 李宗昊:「韓國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發射成功!」
去年10月第一次發射以失敗收場,時隔8個月再挑戰,又因為天候與技術問題,重新回廠檢查組裝,發射日前後兩度推遲;經歷一波三折21日總算達成目標,苦盡甘來也帶來更多感動,指揮中心人員激動擁抱、哽咽拭淚。
韓華Aerospace生產技術科長 千炳勳:「這次世界號發射成功,我真的很開心也很激動,作為其中一名參與世界號引擎製作的工程師,能為世界號成功發射貢獻一點心力,真的很有意義。」
「世界號」是南韓第一個「純國產」運載火箭,12年間投入1.9兆韓元(約台幣435億)研發,除了南韓航空宇宙研究院,還有超過300家民間企業參與製造;總長47.2公尺,近17層樓高,總重200噸,一共分為3節。
擁有75噸推力的液態燃料引擎,由韓華航太公司主導研發,而高48公尺的發射台,則是由現代重工跨刀製作,整體超過30萬個零部件,再到1.5噸級實用衛星,統統都是南韓自力打造。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長 李宗昊:「大韓民國的科學技術邁出偉大的一步。距離1993年6月,科學探測火箭發射後,過了30年。」
南韓火箭發展史,要從1993年開始講起,當時南韓發射首枚國產探空火箭(KSR-1),雖然沒能進入太空,但卻奠定研發基礎;2009年,南韓成立羅老宇宙中心,成為全球第13個擁有太空發射場的國家。
 
而在2013年,南韓曾發射「羅老號(KSLV-I)」運載火箭,但研發技術幾乎師承俄羅斯;時隔30年,終於將國產運載火箭「世界號」送上太空,也讓南韓晉升自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大陸、日本和印度之後,第七個成功在本土發射自研火箭的國家。
南韓總統 尹錫悅:「這是我們挑戰了30年的成果,我們大韓民國人民、我們的青年,現在已能將夢想和希望放眼到太空。」
為了不讓研究團隊分心,南韓總統尹錫悅21日下午都待在龍山總統府內,確認發射成功後,第一時間與指揮中心視訊,特別豎起大拇指,感謝團隊辛勞,並宣布將成立「航空宇宙廳」,全力扶持南韓航太產業發展。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宇宙技術科長 金基碩:「到目前為止,航太研究團隊針對性能檢驗衛星的通訊狀態,數據分析結果良好,所有性能都正常運作中。」
世界號順利將衛星送入地球近軌,22日也傳來和南韓地面控制站完成雙向通信的喜訊,這意味著南韓自主發射應用衛星的技術,同樣到了水到渠成的階段。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航空宇宙工學系教授 安載明:「我們未來想成為領先世界的國家,必須先充分掌握宇宙技術,而在擁有世界級水準前,能夠保持前進更加重要。」
雖然已是南韓航太發展的一大步,但與世界列強相比,仍有一大段距離;南韓專家放眼未來,點名商用化火箭引擎,以及利用3D列印快速製造零部件等技術,是南韓航太產業下一階段首要課題。
"世界號"火箭發射現場:「5、4、3、2,引擎點火,離陸。」
南韓自主研發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21日下午在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宙中心發射升空,當天晴空萬里,發射過程順利;875秒後,世界號搭載的人造衛星就順利分離,進入地球上空700公里高的目標軌道。
南韓民眾:「世界號!世界號!世界號!」
大批民眾守在全羅南道見證這歷史一刻,搖著太極旗為世界號吶喊應援;而下午五點,南韓官方也正式宣布發射成功的消息。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長 李宗昊:「韓國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發射成功!」
去年10月第一次發射以失敗收場,時隔8個月再挑戰,又因為天候與技術問題,重新回廠檢查組裝,發射日前後兩度推遲;經歷一波三折21日總算達成目標,苦盡甘來也帶來更多感動,指揮中心人員激動擁抱、哽咽拭淚。
韓華Aerospace生產技術科長 千炳勳:「這次世界號發射成功,我真的很開心也很激動,作為其中一名參與世界號引擎製作的工程師,能為世界號成功發射貢獻一點心力,真的很有意義。」
「世界號」是南韓第一個「純國產」運載火箭,12年間投入1.9兆韓元(約台幣435億)研發,除了南韓航空宇宙研究院,還有超過300家民間企業參與製造;總長47.2公尺,近17層樓高,總重200噸,一共分為3節。
擁有75噸推力的液態燃料引擎,由韓華航太公司主導研發,而高48公尺的發射台,則是由現代重工跨刀製作,整體超過30萬個零部件,再到1.5噸級實用衛星,統統都是南韓自力打造。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長 李宗昊:「大韓民國的科學技術邁出偉大的一步。距離1993年6月,科學探測火箭發射後,過了30年。」
南韓火箭發展史,要從1993年開始講起,當時南韓發射首枚國產探空火箭(KSR-1),雖然沒能進入太空,但卻奠定研發基礎;2009年,南韓成立羅老宇宙中心,成為全球第13個擁有太空發射場的國家。
而在2013年,南韓曾發射「羅老號(KSLV-I)」運載火箭,但研發技術幾乎師承俄羅斯;時隔30年,終於將國產運載火箭「世界號」送上太空,也讓南韓晉升自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大陸、日本和印度之後,第七個成功在本土發射自研火箭的國家。
南韓總統 尹錫悅:「這是我們挑戰了30年的成果,我們大韓民國人民、我們的青年,現在已能將夢想和希望放眼到太空。」
為了不讓研究團隊分心,南韓總統尹錫悅21日下午都待在龍山總統府內,確認發射成功後,第一時間與指揮中心視訊,特別豎起大拇指,感謝團隊辛勞,並宣布將成立「航空宇宙廳」,全力扶持南韓航太產業發展。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宇宙技術科長 金基碩:「到目前為止,航太研究團隊針對性能檢驗衛星的通訊狀態,數據分析結果良好,所有性能都正常運作中。」
世界號順利將衛星送入地球近軌,22日也傳來和南韓地面控制站完成雙向通信的喜訊,這意味著南韓自主發射應用衛星的技術,同樣到了水到渠成的階段。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航空宇宙工學系教授 安載明:「我們未來想成為領先世界的國家,必須先充分掌握宇宙技術,而在擁有世界級水準前,能夠保持前進更加重要。」
雖然已是南韓航太發展的一大步,但與世界列強相比,仍有一大段距離;南韓專家放眼未來,點名商用化火箭引擎,以及利用3D列印快速製造零部件等技術,是南韓航太產業下一階段首要課題。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2/06/23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