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每逢春天和夏季,歐美各地都會舉行許多音樂節,往往相當受到民眾歡迎,不過調查顯示,這幾年來總體參加人數有減少的現象,以去年來說,18%的音樂活動門票銷售量下滑,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漸漸攀升的票價,例如英國知名的格拉斯頓柏里音樂節,40年間門票從5英鎊漲到248英鎊,換算是200元台幣到1萬元上下!主辦方表示,請明星表演的成本很高,像是今年四月在加州的科切拉山谷音樂藝術節,新生代流行樂天后亞莉安娜的演出費就高達8百萬美元,高額報酬也和音樂產業消費轉變有關,歌手無法像以往一樣從賣唱片獲利,轉而從表演活動上賺錢。
春夏時分,歐美各大音樂祭一場場接力展開!這裡是美國西岸南加州的沙漠山谷,現在化成動感音樂綠洲,對音樂迷來說不可錯過的一場盛典,就是每年四月舉行的科切拉山谷音樂藝術節(Coachella Valley Music and Arts Festival)!
經濟學人記者:「來看看加州的科切拉山谷音樂藝術節,從1999年開始舉辦,當時大約有2萬5千人參與,到了2017年,幾乎有25萬人參加。」
開辦至今20年,參與的音樂迷人數比一開始激增10倍,每次正式賣門票就搶購一空;這場接連兩個週末登場的盛會,今年首輪活動門票40分鐘就賣光、第二週6個小時內完售。票價多少呢?大約399美元,換算台幣要1萬2千元左右!
經濟學人記者:「隨著音樂節規模越來越大,因此有票價問題。」
門票價格隨著音樂祭規模水漲船高,不僅美國音樂節有這個現象,大西洋彼端的英國也看得到;英國最知名的格拉斯頓柏里音樂節(Glastonbury Festival),1979年一張門票5英鎊,但現在卻得花248磅、約合台幣1萬元才能買到!
經濟學人記者:「如果票價隨著通貨膨脹而上漲,那麼應該會貴5倍,但事實上卻貴了50倍。」
票價到底合不合理?為什麼會這麼貴呢?可能要從打造一場音樂祭的幕後工作說起。
節慶活動專家 喬丹vs. BoomTown Fair音樂節監製 米契爾:「這就像是要建造一個小鎮一樣;我們有數百項預算;你得確保有足夠的水、有Wi-Fi可以用;內部動線管理、外部交通安排;廁所;四個不同的保全公司、食物、服務人員、飲品;表演人員內部交通,這些清單讓人抓狂。」
工程龐大,每個環節除了用心、最重要的就是得用「錢」打點,而成本最高的項目之一,就是舞台上帶來音樂的表演者薪水。
經濟學人記者:「1969年胡士托音樂節,吉米罕醉克斯(獲封為吉他之神)的酬勞,相當於今天的12萬5千美元,而2019年的科切拉山谷音樂藝術節,流行樂歌手亞莉安娜報酬8百萬美元,這價錢高了64倍以上。」
之所以會有天價演出費,或許和音樂產業消費習慣轉變有關;由於串流影音平台崛起,漸漸地沒人再買唱片、CD,歌手無法從中獲利,轉而從表演活動上賺錢。
經濟學人副總編輯:「以前是從賣專輯賺錢,賣CD、賣黑膠唱片等等,在巡演時宣傳專輯;但現在是在巡演時賺錢,發行專輯則成了演出下一場活動的理由。」
BoomTown Fair音樂節監製 米契爾:「人們覺得我們賺很多錢,但我們去年幾乎沒錢了,就算是門票全賣光光,因為成本支出實在太高。」
相較於一些規模較小的主辦方,籌辦音樂節容易陷入收支不平衡的困境、甚至面臨破產危機,許多大型活動主辦單位與知名度較高的藝人合作,並收購各地的演出活動,拿下了音樂節市場的主導權。
經濟學人記者:「過去十年,兩間主辦商Live Nation和 AEG Live,主導了音樂節市場,他們把價錢拉高,買下小型音樂節活動,現在光是在英國音樂節就占有三成的市場,2019年Live Nation的淨值,估計有156億美元。」
歐美音樂節市場蓬勃發展,但主辦方也擔心越來越飽和,一份針對130場音樂活動的調查報告顯示,這幾年總體參與人數有慢慢減少的現象,從門票銷售量來看,去年18%的音樂節活動出現了下滑趨勢。
音樂迷:「無關於音樂,而是這裡的氛圍。」
經濟學人記者:「這是另一個比較大的重點,在西方世界的過去20年裡,從買物品(實體),轉變為買這項東西──換句話說,就是『體驗』。」
問問音樂迷們買門票的理由,超過一半人重視整體的「體驗」,他們認為與其買實體物品,花錢買精神享受更能使人快樂。在網路時代裡,戶外音樂節邀請民眾走出家門、放下手機,拉近人們的距離,而如何避免活動千篇一律,以及打造獨創性和帶給粉絲新意,也成了音樂祭戰線的致勝關鍵。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9/08/05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