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前景如何?習近平加強黨指揮政 經濟金融一把抓

作者 黃清龍

2023/03/09 14:47
習近平出席中國全國兩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中國全國兩會本周登場,李克強告別十年總理職位,習家班全盤掌握國家政權,並首度擴及經濟與金融領域,把集權推上最高峰。
 


習近平的集權之路,從中共19大提出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20大打破慣例通過他的第三個任期、七常委清一色習家軍,再到二月底的二中全會,提出「黨與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徹底將政務納入黨的控制當中。


在此布局下,沒有中央工作經驗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一躍成為國務院總理;沒有任職過地方與部會的習近平大總管丁薛祥,當上國務院副總理。兩人的新職是習家軍控制政府,黨指揮政府的重要安排,代表國務院今後將由總書記直接掌控。
 

進而還有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將接替劉鶴成為負責經濟事務的副總理;沒有做過中央金融工作的原中信集團董事長朱鶴新,將接替易綱出任人行行長。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何立峰將成為行長朱鶴新的頂頭上司,習和黨因此也開始直接領導金融體系。

再來就是國務院的機構調整,特別是金融監管體系出現重大變革,將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廢除銀保監會,以及推進人行分支機構改革,「一行兩會」時代宣告落幕。經此調整後,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職責將全部集中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名義上是為了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

近日一則外電新聞,引發外界對金融管理機構調整的聯想;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美國基金經理人墨比爾斯公開表示,他個人在上海匯豐銀行的基金投資款項無法提領,而且銀行方面也拿不出合理解釋。他強調,投資中國務必極為謹慎。

墨比爾斯過去經常唱好中國市場,鼓吹「中國遍地都是掘金機會」,但3月2日他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透露,自己在滙豐銀行的存款無法滙出境外,這是他在中國多年來第一次遭遇的情況。墨比爾斯表示,滙豐並未直接說「你不能把錢拿走」,卻要求他提交過去20年的資金來源、納稅文件、發票紀錄等資料,他形容這很「瘋狂」。

墨比爾斯覺得事件與中國政府收緊資本管控政策有關,已削弱他對投資中國的信心,「因為沒有人會想投資在一個無法把資金滙走的國家」。他又指出,中國現在的發展方向已跟鄧小平主張的改革開放截然不同,因此呼籲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要非常非常小心」,可考慮轉赴印度和巴西投資。

中國政府為何收緊資本管控?原因或可從商務部2月初公布的一份資料得知。去年中國全年貿易順差高達4175億美元,連同2020和2021年的2488億和3173億美元順差,最近3年貿易順差總額達9836億美元。但與此同時,去年底中國外滙儲備為31277億美元,較2020年的32165億美元不增反減,許多人都好奇:這消失的1兆美元去哪了?

針對坊間質疑,中國外滙管理局於2月底發表題為〈順差去哪兒了?〉文章解釋,國家外滙儲備共有「兩本賬」,其中「貿易賬」近年一直存在可觀順差,但「資本賬」卻出現較大赤字。據官方資料,由2020至2022年,中國分別出現短期資本淨流出3194億、3350億和3498億美元,3年合計10042萬億美元,恰好符合「消失的1萬億美元順差」。
 

進一步探究外匯流失的原因,過往外企在中國設廠生產、對外出口,會把大部分利潤留在中國繼續投資,所以「貿易賬」和「資本賬」加起來仍是正數。但近年「脫鈎」日益明顯,不少外企大幅減少投資,急著把利潤滙出境外,導致「資本賬」赤字嚴重,使得中國外滙儲備減少,不利於經濟及人民幣滙價穩定。

除了外企走資,中國邊境解封後,帶動出境觀光商機之際,許多富裕階層趁著出境遊之便,把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想方設法攜至境外。據統計,就在中國宣布重新對外開放後的幾天內,大陸個人對移民的諮詢增加超過4倍。英國《經濟學人》認為,當下中國出境觀光愈旺,資本外逃就愈嚴重。

因此中國當局才要收緊資本管控政策,包括要求銀行對辦理滙款的個人及企業添加重重障礙,目的就是為了阻止富人及外企把資金帶走,但這也讓外企因擔心錢匯不出去,而對投資中國裹足不前。


無論如何習近平權力一把抓之後,以李強和何立峰為首的經濟隊伍,能否讓中國經濟恢復疫前的增長速度,就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今年中國將經濟成長目標設定為百分之五,不僅低於市場預期,和去年設定的大約百分之五點五和前年百分之六以上的目標相比也更為保守。尤其去年中國GDP只有3%的成長,比較基期低之下,今年卻還是只訂出5%的成長率,表明經過極不尋常的五年,大陸官方明白尚有不少挑戰有待克服。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公布今年一至二月進出口數據顯示,一至二月出口及進口總值分別為五○六三億美元及三八九四點二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百分之六點八及十點二,兩項數字都是自去年十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衰退,進口下降幅度更大,反映出大陸國內需求疲軟,財經專家認為三月仍將繼續承壓。
 


為此,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工作重點之中,把着力擴大國內需求被放在首位,當中又特別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期望消費能成為全年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

還有就是就業與民企信心問題。今年大陸的就業問題更加嚴峻,為此政府不得不想方設法增加就業機會。日前中國商務部發布最新政策,在全國選定80個試點地區,支持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產業,可以看出正因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政府才需要鼓勵失業民眾從事修鞋和配匙。

稍早之前中國當局還提出「以工代賑」,要求地方政府僱用失業群眾參與公共工程,「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這都反映就業形勢不樂觀。

另外,大陸從二○二一年春天起,掀起一波針對民營企業的監管風暴,一度重創民營企業的經營運作。由於民營企業佔雇用人數八成以上,習近平在兩會特別針對民企的喊話,強調「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似有為「國進民退」釋疑的意味,也從側面顯示,大陸經濟在歷經疫情封控、嚴格監管和美國制裁下,復甦之路比預想更加困難。

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從現在到2027年,中國平均每年只有4%的增長,由2028至2037年,平均每年只有3%增長。美國《世界日報》社論認為,如果李強和何立峰的經濟隊伍能夠進行有效改革,或可讓中國經濟增長維持在4%至5%之間;如果完全要遵行習的左傾路線,增長率可能下降至2%。

經過三年的嚴格清零,中國經濟本就充滿挑戰,在習近平權力一把抓之後,未來前景恐怕更加不確定。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3/03/09 14:47

作者

黃清龍

  • 獨立媒體人,現任信民兩岸協會理事長﹑POP撞新聞主持人。曾在聯合報﹑首都早報﹑自立晚報﹑自立早報﹑中時晚報﹑中國時報及旺報等不同媒體任職,從助理記者到總編輯﹑社長﹑發行人。對台灣藍綠有深切體會,對兩岸問題有第一手接觸,對美中關係長期關注,希望以博腦佛心(Profession)為台灣公共輿論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