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2
  • Apr
  • 2017

當孩子抱怨「不公平!」時,爸媽該這樣做...

作者 天下文化

2017/04/02 09:47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從最後通牒賽局學習分享

孩子對不公平的感受強烈,像是獎勵不均或偏心,行為經濟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厭惡不公」。

你的兒子喜歡椒鹽脆餅,於是你把椒鹽脆餅做為他整理房間的獎勵。當兒子正開心吃著椒鹽脆餅時,你把熱巧克力聖代做為女兒整理房間的獎賞,然後讓女兒在兒子面前津津有味的吃聖代。

 

你也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肯定有人會大喊:「這樣不公平!」孩子就是無法忍受同伴得到比自己更好的獎賞。

但若情況正好相反呢?不公平有兩種:一種是拿到較少,另一種是拿到較多。孩子是從什麼年紀開始,對自己拿到熱聖代,但別的小孩只有椒鹽餅乾時,會感到不安?

你帶兒子去看電影,女兒已經有些吃味,而且兒子回到家時,還抱著吃了半包的爆米花,以及超大一盒的彩虹糖。女兒伸手向哥哥要些彩虹糖吃,結果兒子只在妹妹掌心上放了一小顆糖果,把盒子剩下的99%彩虹糖收歸己有。

正如你所料,妹妹馬上表達她對「分配不均」的不滿,大哭說:「這樣不公平!」

女兒沒法扭轉劣勢,她不接受哥哥的提議也沒轍。但你能扭轉這狀況!

身為家長,你可以對兒子說:「好好與妹妹分享,否則我就把整包拿走,你們兩人都吃不到。」這麼做,就成了「最後通牒賽局」。

我們都希望有一天,兒子發現拿得比妹妹多也是一種不公平,而當妹妹抱著一大盒彩虹糖出現,他屈居劣勢時,或許就會明白這道理。當兄妹都明白,自己拿到太多或太少都是不公平時,就愈來愈不會因為彩虹糖或蛋糕分配不均而吵架。

我們很想知道,這天究竟何時會到來?哥哥何時會發展出比妹妹更成熟的公平意識?他何時願意分享更多彩虹糖,而不是只給一小顆?

心理學家利用最後通牒賽局進行實驗發現,當要求5歲小孩分享彩虹糖時,他們會多留一些給自己,但請8歲小孩這麼做,他們會傾向公平的分配糖果。由此顯示8歲是開始展現公平意識的年紀。

也是這個年紀,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好好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因為他們在意我們的觀感,而且已經能夠了解什麼是不公平,即使這個不公平對他們是有利的。為了維護公平,他們會開始願意犧牲對自己有利的分配。

 

「是他先開始的!」
 
經過無數次把孩子拉開,並提醒他們善待彼此後,你或許會覺得,永遠沒法讓孩子們停止爭吵。

更何況要他們彼此合作,那就像是孩子們主動向你要求,把甘藍菜當作飯後甜點一樣遙不可及。

事實上,只要我們好好教導孩子,就有機會降低衝突,並引導他們選擇合作。賽局理論家已設計出多個方法,成功關鍵就在於:要有正確誘因,你不必介入,孩子們就可自己達成和平協議。

而你的主要角色就是創造一個情境,讓孩子自己領悟到合作比衝突好。當然,孩子不會每次都樂意合作,但若他們意識到彼此還會相見,就會理解合作會讓他們下次見面時相處更融洽——而下次見面可能就在5分鐘後。

以家庭常見的「收拾困境」為例,孩子臥室地板上成堆的樂高、拼圖、衣服與玩具(這些東西到底是從哪來的?)該是收拾的時間,你的兩個孩子卻一動也不動。你承諾他們,如果收拾乾淨就帶他們去吃冰淇淋,但一點用也沒有!

新行為科學有3個方法,可有效促進合作:

首先,立下規則:如果其中一人開始,另一人也要照著做。為了維持公平,你可以讓他們輪流收拾,直到所有玩具回到箱子,看到地板為止。

或是,你也可以嘗試混和模式,由你開始發動合作。如果孩子陷入爭吵僵局,誰也不願先動手,你可以先播下一顆合作的種子。由兒子先收拾一些樂高,然後你跟著收拾。如果女兒不願加入,就兒子收一把,你也收一把。

你要改變遊戲規則,若兒子跟你合作,就能得到冰淇淋,而坐在沙發上生氣的女兒,則一點也得不到。她肯定會大聲抗議,但你已經給了她機會,而她選擇拒絕合作。

你現在已展示如何合作,也給了兩個孩子誘因。下一次,當兒子收拾一大把樂高,你可以要求女兒跟著做。如果這回她答應,你就成功了。

 

這項實驗讓孩子知道,彼此合作可讓房間更快收拾好;如果合作,雙方都會更輕鬆;不用你威脅,他們就能把工作完成。

你的策略就是加入一個新玩家—你自己。你讓孩子看到合作的價值,讓他們更想加入合作的行列。

如果這個做法無效,你還可以試試這個方法,你就說你會自己把玩具收乾淨,結果就是兩個孩子都沒有冰淇淋可吃。

兩個孩子會了解到,他們應該在你動手前先一起把玩具收好,才能得到獎賞。你嚴厲的打破賽局,促使孩子合作打擊「共同敵人」,也就是你!

賽局理論家證明了,一旦孩子們開始合作,看到合作的價值,日後就有動機更常合作。

●打造最打動人心的公平

像蛋糕這類可切分的東西,可以利用「你切我分」來達成公平分配,但有些東西就是無法切割,例如:「誰先來?」

孩子之間的許多衝突糾紛,會讓家中尖叫、爭吵不斷的,大都屬於這個範疇。

擲銅板是事前公平,在擲銅板前,孩子的勝算是一樣,誰也不嫉妒誰,但當擲完銅板,肯定有人會崩潰,跺腳埋怨這個世界(或爸爸)有多不公平。猜拳、單純輪流也有類似問題。

你如何將無法切割的東西或權力交給最想要的孩子,而且沒有人會找你抱不平?當然,你不能直接用問的,因為每個人都會說,「我最想要。給我吧!」在電動玩具的爭議上,父母可安排一場「首玩權」的家事拍賣。

其實,沒有人規定一定要用錢來付款,與其用真的貨幣,建議可讓孩子用勞務來支付。每個小孩對於做家事的厭惡程度不分上下,要進行一個以家事為基礎的拍賣並不困難。

 

你可以從一些簡單的家事開始,像是「收拾一樣玩具」。再來,加入更繁重的家事,比方清理整個房間,看看是否有人決定退出。不斷加入更煩悶累人的家事,直到最後只剩一個孩子舉手。

這麼做,不只確保了做最多家事的孩子,就是最想要這個獎賞的人,也讓部分家事能夠有人分擔。

結果就是父母與孩子雙贏。
 
除此之外,為了改善單純輪流法,賽局專家提出了「平衡輪流法」。

以分配一批圖書為例,假設有個朋友的孩子長大了,送你一箱他們已經不讀的書。你的孩子堅持不共享所有圖書,而是各自擁有自己的書。

此時就可運用平衡輪流法,先讓女兒挑一本,後選的兒子可挑兩本,接著女兒再挑一本。後面四本你可以重複一次這順序,或改為兒子先選,接著女兒挑兩本,最後兒子挑一本,讓分配更公平。

(作者/雷伯恩:育有5名子女的資深老爸與資深科學記者,也是得獎作家,暢銷著作《父親重不重要?讓科學告訴你!》(Do Fathers Matter?)一書曾獲國家教養出版品獎(National Parenting Publications Award)金獎。 )

>>本文出自《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學會雙贏》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更新時間:2017/04/02 23:5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天下文化

  •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涵括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學、健康親子、大樹文化等領域,累積你的閱讀競爭力。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