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立法院審讀法案程序7步驟:看懂國會改革法案程序爭議是什麼?

作者 陳思遠 責任編輯 蕭沁梅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2 18:28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2 18:28
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程序-立法院法案-立法院表決-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提案-立法院二讀-立法院法案審議程序-法案審查程序
立法院近日爆發激烈衝突。(圖/胡瑞麒攝)

國會改革法案爭議不斷!諸多審讀程序遭到質疑並未按照立法院法案審議程序進行表決,並有幾條法案已通過二讀。《TVBS新聞網》總整理帶你一次看懂國會改革法案流程,及過往國會改革大事件。
 

立法院法律案審議流程:7步驟完整程序


此次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和肢體衝突,主因是因為國會職權相關修法沒有符合立法院程序。那麼立法院審議法案的流程為何?
 
 
  1. 法案提出
法案可以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和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提出法案者需準備完整的法案草案及相關說明文件。
  1. 程序委員會審查
法案首先在立法院的相關常設委員會進行審查。委員會成員會討論法案內容,並可能進行修改。審查過程中,可能會邀請專家學者或相關部門進行說明和意見交換。
  1. 一讀會
如果委員會通過法案,法案將進入立法院院會進行初審。初審會議中,全體立法委員會再次討論法案,並進行表決。如果初審未通過,法案可能被退回委員會重新審查或遭到擱置。
  1.  二讀會
法案通過初審後進入二讀。二讀會詳細審議法案的每一條文,可能進行逐條表決。如有爭議會撤回或經過議案協商討論通過後進入三讀會。
  1. 三讀會
三讀則是對整個法案進行最終表決。若法案在三讀中通過,則法案正式成立;若沒有通過就再次撤回。
  1. 總統公布
經立法院通過的法案,需送交總統,由總統公布。法案經公布後,即具有法律效力。若總統覺得窒礙難行,可移請立法院覆議。
  1. 法律施行
經公布的法案,依其施行日期規定開始施行。如果法案未明定施行日期,則自公布之日起三日後生效。

立法院程序-立法院法案-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提案

更多新聞:國會改革法案懶人包:立法院打架原因,4大法案爭議一次看

國會改革法案流程一次看
 

此次改革法案引起爭議的主要是程序問題。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國會改革修法,當中包括總統國情報告、人事同意權、調查權、藐視國會罪等。但由於修法內容、程序問朝野雙方分歧極大,經過三次朝野協商破裂後引發衝突,引爆點之一是立法院程序。

 
此次改革法案引起爭議的主要是程序問題。(圖/胡瑞麒攝)

4月15日:條文直送黨團協商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逐條審查國民黨、民眾黨法案版本,但對於民進黨有異議的條文宣布保留,民進黨未能參與討論,試圖以散會對抗、前後共提44次,但經過表決後散會動議皆不通過,全部法案條文直送黨團協商,換句話說藍白兩黨共20案、超過70條文未經詳細究逕付黨團協商並進入冷凍期,民進黨等同被封口,埋下5月17日衝突的伏筆。

5月8日:通過4個法條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排審民進黨版本《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院議事規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3個法案,國民黨利用國會多數席次的優勢提出散會,最後僅討論《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草案》4個法條。

5月15日:國民黨甲級動員
由於法案冷凍期到5月16日,5月15日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發起甲級動員,率領藍營立委在立院前守夜至5月17日,等立法院開門後將法案送進立院、三讀通過,爭取5月20日總統就職日正式實施,民眾黨亦派立委參與。

5月16日:黨團協商無共識、《花東》法案強行通過
立法院長韓國瑜召開各黨黨團協商,討論「新任行政院長施政方針報告」、「邀請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及「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等案,不過各黨未達成共識、最終不歡而散。當中立委傅崐萁提出的環島高鐵、花東快速道路建設及國六延伸案,在沒有經過委員審查和財源規劃下強行通過,引發綠營不滿。

另外藐視國會罪,立法院沒有上網公告各黨團最新版本導致許多立委被蒙在鼓裡。國民黨、民眾黨的「全案打包」再沒有政黨協商逐步審議的前提下,臨時弄出一個新版本,打算直接搶通關;而綠營提出的版本因為立院席次居於劣勢所以卡在委員會無法送出。
 

5月17日:爆發肢體暴力衝突
立院開門審議法案,積怨已久的兩大陣營因為簽名排隊入場而大打出手。議場內,立委一樣衝突不斷,民進黨團不滿委員會沒有逐條審查就直接將法案送出,和國民黨、民眾黨立委爆發衝突,有6名立委因傷或身體不適送醫。17日當天二讀通過了總統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常態化。

當天便有大批青年學生聚集青島東路立院前抗議,以程序正義、應充分討論否則不是民主等等為訴求,要求停止法案表決。

5月21日:二讀通過藐視國會罪與加強人事同意權
立法院二讀通過了藐視國會罪與加強人事同意權,同時付予國會調查權。不過詳細執行方式及有爭議處,待24日朝野表決。
更多新聞:國會改革法案懶人包:立法院打架原因,4大法案爭議一次看
 

中華民國國會改革時間軸


 
中華民國國會改革自還在中國大陸時期就已經開始,不過中間經過動員戡亂而一度停擺,直到90年代才又開始改革。以下是中華民國國會改革歷史時間軸:
  • 1947年:頒布《中華民國憲法》並為憲政做準備。不過當時爆發國共內戰,全國進入「動員戡亂時期」,但國民政府仍照計畫於11月召開第一次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並於12月25日宣布憲法生效。
  • 1948年:選出第一屆721名國大代表,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宣告在緊急期間不受《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並於同年4月20至29日舉行第一次總統、副總統大選,蔣中正、李宗仁當選正、副總統。
  • 1991年:由於《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形成萬年國會,1987年民進黨立委朱高正跳上主席台對時任立法院長的劉闊才揮出立院「第一拳」,打響國會改革。
  • 1992年:選出第二屆立委,當了43年的萬年國大代表全數退職、走下歷史舞台。
  • 1999年:立法院通過《立法院組織法》及《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院議事規則》等案,朝野協商有法律效力,且確立委員會席次依照政黨比例原則。
  • 2000年至2008年:2000年總統首次政黨輪替,不過在野黨席次比執政黨多出許多。外界認為這是因為立委席次太多導致立委素質良莠不齊,主張減少立委席次。2005年透過修憲確定立委席次減為113席。2008年舉行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
  • 2013年:因立法院院長與立委涉入的關說疑雲、檢察總長及總統涉入洩密風波、國會監聽等等重大爭議都在9月,因此又稱9月政爭。此次政爭成為2016年總統大選的主軸,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張國會改革,提出議長中立化、強化委員會功能、強化幕僚、審議過程公開化等訴求。
  • 2024年:國民黨、民眾黨提出總統國情報告、人事同意權、調查權、藐視國會罪四大法案。
     
參考資料: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ESG怎麼做? 永續香氛禮贈幫你達成

👉上班族的提神秘訣、助消化小物推薦


拚戰國會

#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程序#立法院法案#立法院表決#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提案#立法院二讀#法案審查程序#編輯精選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13

0.0710

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