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宏仔山區頭骨大甲鎮瀾宮 警訊面善心不善記者補血養顏減肥媒體人
  • 搜尋:

    務農 結果共250筆

  • 大自然的考驗 印尼人學會與火山共存

    印尼國內有將近140座的活火山,頻繁的火山活動影響當地民生經濟,但火山也讓當地擁有肥沃的土壤適合務農,有一部分人則是靠著挖火山上的硫磺礦維生,每天都要揹將近100公斤的硫磺下山,吸入的氣體也會傷害肺部健康。
    2018/01/10 22:57
  • 高材生工程師轉行種花 找到人生新天地

    30歲的許建閎大學畢業後,被網羅到太陽能光電公司上班,並派到上海公司開發專案,曾長達半年無法休假,年紀輕輕身體健康出問題;他轉而務農,從種植花卉裡找到新天地。
    2018/01/02 16:22
  • 嫌辯連續毀車為報復 母緩頰:「他其實很乖」

    短短兩個星期在美濃當地砸毀超過6部車,警方以車追人中午逮到羅姓嫌犯,他供稱之前在桃園工作,曾跟一名顏姓男子起爭執,對方常常欺負他,因此1個月前他離職回高雄,剛好顏男也跟來高雄,而他的車牌是A開頭,所以隨機犯案想破壞他的車。而家裡務農的父母親直到警方上門才知道兒子闖禍,面對近10萬元賠償金低調說會想辦法。
    2017/12/31 19:34
  • 田裡只剩千歲團! 台灣農村嚴重缺工

    面對人口老化和年輕人口的流失,台灣農村出現了缺工現象。以雲林縣來說,主要的務農人口幾乎落在65至70歲的千歲團,一些吃力的工作可能難以負荷,想要吸納年輕一代回鄉從農也成困難點,畢竟務農需耗費大量體力,工資又長期偏低,該如何適切地開放農業外勞,成為現階段討論的重點。
    2017/12/18 23:42
  • 友善環境 青農返鄉堅持無毒治癒家人癌症

    台灣農業現在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希望能夠盡量不要施用化肥,但要走無毒有機友善環境並不容易,必須犧牲產量,還得要有足夠知識,身為農業大縣的雲嘉南地區,就由勞動部跳出來作莊,開辦農業培訓班,幫助學員成功返鄉務農,甚至有人從沒下過田,但靠著無毒栽種、自給自足,連得到癌症的老公都因此完全康復,以自身經驗驗證了所謂的與大地共生共榮。
    2017/11/28 14:57
  • 農民職災保險待規劃 屏東先給慰助

    屏東縣政府宣布11月20日務農者也能領到職災慰助金,最高額死亡3萬元。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說,明年上半年將完成農民職災保險法可行方案,施行前參考屏東作法,擬先發慰助金。
    2017/11/16 18:56
  • 洗刷毒島惡名/大姐頭吸毒販毒兼運毒 出獄務農求新生

    10月24日一早,葉子騎著80cc的老舊機車,前幾天因為毒品後遺症,讓她暈眩莫名摔車,雖然身體到處疼痛,但她依然堅持騎往甲仙山上,一跛一跛巡視自己的火龍果園。
    2017/11/08 04:59
  • 青年加農拚「綠業」 工、錢、地、售有四難關

    台灣農業嚴重缺工,官方鼓勵青年加農,這幾年陸續有青年返鄉務農,包括畜牧和農耕,也不乏年收數百萬的青農。不過即使拚出一片天,青農說得面的問題可多著!缺資金、缺工、缺土地,甚至生產之後銷售,要克服傳統銷售方式,層層剝削問題。現代農夫除了吃苦耐勞,還得有現代頭腦,要找到替代人力,做出規模經濟能自產自銷,農業4.0的科技農夫,得用新思維打天下。
    2017/11/02 17:00
  • 吸引青年返鄉務農 藍委籲農保納職災

    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張麗善今天表示,為吸引青年返鄉務農,讓農業永續經營,以及不要讓農民做到死才有保障,要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本會期完成農民保險納入職災保險相關修法。
    2017/10/19 13:40
  • 接棒務農變好米達人  農二代陳毅鴻闖出頭

    高雄市大寮區農二代陳毅鴻從猶豫要不要返鄉務農,到產生興趣接棒種有機米種出成績,連續7年榮獲「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獎肯定,成為有機米達人。
    2017/10/10 13:55
  • 獨步全球竹火車 只有車底遊柬埔寨

    柬埔寨馬德望一帶的農民,最大的收入來源不是務農而是觀光,生財工具叫做竹火車,全球獨一無二的交通工具,他們是從廢棄的坦克身上拆下兩排車輪,放上一張用竹子編織的木板床,再安裝一台發動機搭載觀光客,行駛一條廢棄的鐵軌,遊客就像坐在一塊會走路的木板上,不過這種特殊的觀光景點即將被改變,因為鄰近泰國邊境的鐵路正在修復,完工之後將交還給火車行駛,竹火車的車伕以及沿線的店家都將受到影響。
    2017/09/29 19:30
  • 二尖瓣閉鎖不全 應及早手術修補

    55歲林姓婦女出現呼吸困難,影響睡眠和務農,被檢出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但因考慮風險未接受手術,6年來症狀更嚴重,才接受二尖瓣修補術,大幅緩解。
    2017/09/20 14:19
  • 林全:推廣設施農業 提高農民收益

    行政院長林全今天訪視西螺有機農場時表示,克服天候影響,改善農作環境,吸引青年返鄉務農,加強推廣設施農業,提高農民收益,發揮在地經濟,帶動台灣農業發展新里程。
    2017/08/29 16:59
  • 棄商返鄉務農 蘇程隆種出有機好米

    台南市善化區稻農蘇程隆曾是涮涮鍋店的老闆,但在40歲那年選擇回鄉務農,朝有機耕種的方向努力,並把自種的有機米冠上故鄉「牛庄」的名稱行銷,盼讓更多人吃到好米。
    2017/08/14 16:04
  • 不靠救濟當自強! 馬拉威「農業學校」紮根

    位在非洲東南部的馬拉威,有多達9成人口靠務農為生,為了提升農作物產量,幫助農民改善生活,十年前當地成立了一所農業學校,傳授施肥、耕種和家禽飼養的知識與技巧,不再只是倚賴外界援助,學會自立自強。
    2017/08/10 09:17
  • 感受家人苦! 舌癌患說不出口的父親節禮物

    彭先生罹患舌癌,切除部分舌頭、下顎骨還化膿,但他最小的孩子才7歲,靠補助金和務農撐一家。他不敢想父親節禮物,只盼家人每一餐有著落,不用再辛苦。
    2017/08/08 11:28
  • 小黃瓜改種在花盆 產量增加2倍

    3年前,在台北教英文及開馬賽克拼圖公司的何雨宣回到屏東老家務農,「仕女變村姑」,她努力上農業課程並自己做實驗,最近利用花盆種小黃瓜,不但友善土地,產量還增加2倍。
    2017/08/04 11:52
  • 川藏道孚民居馳名 內部豪華有如宮殿

    中國大陸四川藏區的道孚縣以民居聞名,外觀不起眼,內部卻裝飾華麗,彷彿置身宮殿。當地民眾以務農為主,如今用自家住宅經營民宿帶來額外收入,也打響道孚縣名號。
    2017/07/21 10:08
  • 「農業耕新團」注活水? 全台缺農工9萬人

    台灣農業人口持續高齡化,今年平均年齡已經達到65歲,鄉村農田裡到處可見所謂的「千歲團」,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全台農業缺工高達9萬多人,農委會在各縣市成立農業耕新團,希望同時改善同業缺工,還有增加就業問題月領34到45k,不過即使最缺工的農業大縣雲林,派工率也只有7成,農民寧願缺工不申請,因為擔心他們沒有務農基礎反而幫倒忙、也怕留不住人,教到會熟悉能上手了,卻可能怕苦打退堂鼓不做了。
    2017/07/20 17:08
  • 務農、家事兩頭燒 長野縣農女用APP調度

    日本夏季盛產什麼蔬果?知名的有山形縣的櫻桃,還有長野縣的萵苣,產量分別都是全日本第一,而也因為銷量太好,再加上高齡化等因素,讓人手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還讓農村婦女務農、家事蠟燭兩頭燒。對此,山形縣選擇向育兒媽媽招手,利用照顧小孩的空檔來打工,長野縣則是推出一個共享APP,讓農村婦女再忙都能擠出,屬於自己的時間!
    2017/07/11 20:26
  • 嬤挨撞躺10小時獲救 嫌落網:害怕才逃

    屏東里港發生的肇逃車禍,警方調閱監視器,掌握嫌犯騎乘的機車車型,鎖定附近的車主,比對了50多輛機車後,終於抓到嫌犯!這名54歲的楊姓嫌犯向警方供稱,自己務農、家境不富裕,擔心會被究責,加上認為事發地很偏僻沒人會注意,當下猶豫了2、3分鐘,抽了一根菸後直接騎車落跑,沒想到經過被監視器全都錄,現在被逮要替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2017/05/09 17:17
  • 不甘領22K! 轉行種韭菜年營收500萬

    花蓮吉安鄉青年黎彥宏20多歲就投入務農,剛開始作物收成後,因賣相差沒人要而慘賠,抱著不服輸精神,8年來辛苦經營,現種植3公頃的韭菜,一年營業額可達500萬元。
    2017/05/04 10:07
  • 靠山吃山 香港6成蔬菜水果中國進口

    香港務農的人很容易被貼上社運分子標籤!衝擊點是土地,當中資企業到香港大買房地產炒高了樓價,連帶推高了物價,在極有限的香港本土眼看所有地都快要全部拿來蓋大樓了,香港很多新生代不希望連糧食也全部仰賴大陸進口,香港過去追求的「中環價值」對這一代強調認同的年輕人來說變成「種植香港」4個字,這才是讓他們有安全感的新價值。
    2017/04/21 20:29
  • 老農靜脈曲張行動不便 雷射手術恢復

    苗栗大千醫院今天指出,75歲陳姓老農夫因長期務農,造成雙腳靜脈曲張,腳板容易抽筋、行動不便,前往醫院求助,接受雷射閉鎖手術治療,才終於恢復正常生活。
    2017/04/05 09:46
  • 幫忙父親務農 國中姊妹花奮發向上

    草湖國中學生陳珮鳳、陳明月姊妹感情好,2人成績優異,屬低收入戶,課餘會幫忙父親農務。
    2017/03/19 09:4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