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剩菜別馬上冰!營養師曝「3大關鍵」避免中毒 溫度掌控是首要

編輯 顧詩蓓 / 責任編輯 張哲輔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0 21:46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0 21:46
避免食物中毒,溫度、個人衛生、時間缺一不可。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避免食物中毒,溫度、個人衛生、時間缺一不可。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自「寶林茶室」爆發食安事件後,食物中毒相關事件引起民眾高度關注。要如何避免食物中毒?吃雞蛋也要小心食物中毒?專家表示,只要掌握三大要素,即可降低食物中毒機率,吃得安心。

食物中毒4大類型,細菌性最常見

 

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表示,導致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食品本身污染、不當儲存和加工方式,以及環境和人為因素等。一般來說,食物中毒可依據致病因素分成細菌性、病毒性、天然毒性及化學性4大類型,其中又以細菌性最為常見,而「溫度、個人衛生、時間」是避免食物中毒的3大關鍵要素。

避免食物中毒關鍵1:注意溫度

魏賓慧營養師表示,生食應充分煮熟,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70℃,才能消滅細菌,像是海鮮食品容易受到腸炎弧菌汙染,而雞蛋、乳品、禽畜肉等高蛋白食品,也可能受到沙門氏桿菌汙染。但這2類細菌不耐熱,只要充分加熱,即可大幅降低食物中毒的危害,所以應盡量減少食用生食或半生不熟食物。
 

除了高溫殺菌外,低溫儲存則需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因此新鮮食材購買後如未使用,應盡速低溫儲存。但放在冰箱內都有一定的保鮮期,魏賓慧營養師指出,冰箱內的空間約7分滿最佳,讓內部的冷空氣有空間流動維持冷度,一旦空間過滿會影響氣流循環,導致冰箱內溫度提高,反而縮短食物保鮮期。此外,擺放食材也有小技巧,以生食放下層、熟食放上層為準則,以免生食產生的汁液滲出汙染熟食,導致交叉污染。

避免食物中毒關鍵2: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再者是「個人衛生習慣」,魏賓慧營養師指出,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存在於人的皮膚、毛髮、鼻腔黏膜等部位,特別是傷口處。若未妥善包紮,可能因烹調者的手污染食品,且在適當環境下,細菌會快速繁殖,並産生具有耐熱性又能對抗腸道酵素的腸毒素,即使加熱也難以去除。因此,手部有傷口、化膿、紅疹等情況時,宜妥善包紮,應避免接觸食物。

避免食物中毒關鍵3:留意時間

最後關鍵則是「時間」,一般細菌在溫度介於7℃至60℃時會迅速孳生,建議民眾在享用美食時,應避免菜餚在室溫下久放,盡量在2小時內用餐完畢。若要將餐廳剩菜帶回家,建議回到家後應先將熟食充分加熱,達到消滅細菌後再存放於冰箱中。

◎ 資料來源/萬芳醫院

原文請見:剩菜放進冰箱前要放涼嗎?營養師公開「最佳時機」,很多人都忽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專訪/名人瘦身】

👉視覺-3kg障眼法!藍心湄:掌握挑衣法則

👉12位女星減重菜單 小嫻吃澱粉沒復胖

👉當媽照樣瘦!陳艾琳:運動飲控少不了


食物中毒連爆

#食物中毒#雞蛋#剩菜溫度#剩菜#冰箱保存#高溫殺菌#食安#魏賓慧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42

0.0812

0.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