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這樣商業化的城市,很難只從街上熙攘的人潮或滿座的咖啡店感受民眾對政治的態度。不過,中共修憲至今3個多月過去,仍有一些人觸及這個話題時,表達深深的擔憂與不滿。
47歲的張姓民眾說,2012年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他真的相信政府要認真「依法治國」,但對照後來維權律師遭打壓以及今年3月時的修憲等事件,這個想法已徹底幻滅。
張姓民眾最在意的是社會不公、財富分配不均、資源掌握在特權階級和國有企業等問題。他質疑:「習近平要把國家往哪個方向帶?他是不是要自己的利益集團千秋萬世?」
45歲的趙姓民眾過去一年來,因為開店資金週轉的壓力,歷經轉手頂讓、另找投資人和另覓新址的傷神過程。他告訴中央社記者,「公司關了可以再開,我可以改變現況,挺得過去;但國家大事這種,我無法改變,很焦慮。」
讓他焦慮的,是一件接著一件官員自殺的新聞,是他口中前中共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和習近平這些紅二代的政治鬥爭,更是今年3月時的修憲結果。在他眼中,並非自殺或入獄的官員值得同情,而是當今中國政治仍在以種種黑箱及宮廷鬥爭模式演繹,令人沮喪。
他形容自己看到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的新聞時,感覺很吃驚,「他怎麼敢這樣做?這是為所欲為了。」
即使官媒後來數度指出,取消任期限制並不是要恢復成領導人的終身制,但趙姓民眾並不相信。重點是,對領導人權力的制衡好像不在了,「誰敢去質疑習近平?」
從近年加強的言論和媒體控管,到今年的修憲發展,趙姓民眾說,想到「國家會往哪裡去」這個問題,他感到恐懼。
但他認為,一般人可能不會關心修憲這類事情,「有錢賺就好。」
還能怎麼樣呢?曾從事書籍相關行業的高姓民眾不願再多談這些,因為談來談去並沒有什麼進展,他還願意再提的感受是:「現在就是大家一起被綁架了。」在他看來,批判並不能帶來改變,反而有深深的無奈。
關於政治焦慮這件事,似乎也有明顯的代際分別。記者抽樣瞭解,幾名20幾歲的年輕人,對修憲一事並不在乎;30歲的感到不安,覺得做不了什麼,只能把自己的事做好;對照上述幾個例子,年齡越大,越可能感到焦慮不滿。
中國社會最寶貴的商業創新還在繼續,民眾的消費娛樂還在進行,最重要的是,國門沒有關上,網路也還是有些抒發的空間。
雖然外媒常將習近平與專制殘酷的毛澤東相比,但是趙姓民眾分析,相比於毛澤東時代大規模的政治運動,習近平現在是「精準打擊」,「基本沒傷及老百姓」。
然而,一個近似壓力鍋或慣於避開政治議題的社會,誰能準確說出長久下來對廣大群眾的影響是什麼呢?(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