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赴陸念書就業要三思 過來人:想像與實際的落差


發佈時間:2018/04/17 08:51
最後更新時間:2018/04/17 08:51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曾經是大陸台生也當過台師的李政亮說,到中國大陸念書,年輕人終究要回答「你要什麼」以及「如何避免成為別人的工具」的問題,如果還不能判斷,不一定要趕搭中國這班列車。

台灣大學畢業的李政亮,2000年前往北京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後,2007年到2011年在天津南開大學任教,目前在政治大學兼課,並以觀察中國社會發展為專業。

 

李政亮觀察,台灣學生到大陸念書,最不適應的應該是網際網路的使用,以及相應的價值觀念。另一個差異,則是台灣與中國主權這個「永恆的話題」。

他認為,兩岸年輕人互動會擦出很多火花。對台灣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來說,自由像喝水呼吸一樣正常;但對同年齡的大陸人來說,這世界是需要篩選的。加上中美貿易戰開打,未來變數很大,赴中前宜三思。

他們對國力的感受也很不同。台灣的90後沒經歷過台灣經濟起飛;對岸1990年出生的人,18歲看北京辦奧運、20歲看上海辦世界博覽會,「中國崛起」不是神話,而是實際的感受。
 

另一方面,在個人層面,兩岸年輕人又共同面對大學擴招、失業壓力變大、房價大漲等生活壓力。

他說,台灣年輕人對國家主權的要求很高,卻成長在「生活貧困化」的時代,兩岸青年交流其實面臨很多上一世代想不到的問題,也就是主權與個人處境、國家力量跟自己的社會流動怎麼調和的問題。

有政大學生在作業上寫感想,大意是說:天然獨的一代,可能只能在大學裡談台獨,實習、畢業就考慮去中國,那裡有言論控制,就不能隨便講了。

李政亮對這樣的無奈印象深刻。他說,有些年輕人對台灣的經濟狀況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但既然出去了,又有要打出一片天的心情,知道要去適應某些規則或潛規則。他們雖然只是去念書,大多有多待3、5年或更長期的準備。

到了大陸後,想像與實際的落差是台生可能會面臨的情況。

有在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系就讀的台生告訴中央社記者,大陸醫學院學制是5年,通常要繼續念到碩士或博士,才能進到好醫院工作。醫生的養成不易,執業後薪水卻很少,一些台生覺得付出和將來的收穫不成比例,在大一就打退堂鼓回台灣。

這名目前大三的學生說,大陸醫生真正可觀的是遊走在法規之外的「灰色收入」,但他漸漸發現,作為一個沒什麼人脈和政治身分的普通台灣人,他未來想賺這些灰色收入也不容易。
 

李政亮說,大陸幾乎所有和公家單位有關的工作,譬如醫生、大學教師,表面的薪資都很少,想申請到各種費用有很多的「眉角」,甚至是送紅包之類的潛規則,從小接受公民與道德教育的台灣學生未必能適應。他建議,不要把台灣的職業想像套用在大陸。

除了社會風氣,各種與政治掛鉤的政策風險,也是在大陸就業就學必須考慮的變數。李政亮2011年在台灣出版「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一書,天津南開大學發現後,在未依照勞動合同法的情況下,就對他發出不續聘通知。

當前大陸當局推出政策吸引台灣年輕人赴陸讀書、就業,李政亮說,「拉攏台青」成為地方官員的政績指標之一,但政策可能隨時變化,台生要想清楚,「不要變成別人升官的籌碼」。

他認為,年輕人到大陸念書,終究要回答「自己要什麼」、「什麼是良善的生活」這些問題,不能只看到大陸「發展很好」,而不去想自己是否能適應龐大的競爭;不能只看經濟不管政治人權環境,因為人不是政經分離的動物,應當要把個人對好生活的期待和對好社會的看法整合起來考量。

他建議,台生也可以先透過赴陸實習、交換等短期交流來回答這些問題,如果還不能做判斷,不一定要急著搭中國這班列車。
 

對於大陸高教放寬吸收台生的政策,李政亮不預期會立刻造成效應。

從大環境來說,他觀察這兩年台灣對大陸的看法有些變化,經過李明哲被捕服刑、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過世等事件,台灣對中國態度不完全是幾年前的「經濟發展人人稱羨」。

此外,大陸中產階級的焦慮這幾年特別嚴重,中國的經濟成長逐漸面臨瓶頸,這些對台生赴陸意願都會產生影響。(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台灣#中國大陸#台生#兩岸#求學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76

0.0984

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