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2017年末,台灣金融科技發展至今最重要的一套法律終於出爐。
2017年12月29日,俗稱監理沙盒(見小辭典)的「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這是近十年來,台灣在金融監管上開放幅度最大的里程碑,也意味著過去嚴格限定經營門檻的金融法規,終於讓非金融業者能得其門而入。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預期,在今年第二季開放申請後,應該會有十件申請案。
「台灣未來在金融創新上可以比較大步走!」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王可言說,政府願意開放的態度,有助於吸引國內外相關業者,現在起將要迎頭趕上金融科技先進國家。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非監理沙盒不可?
試著回想一下,上次要匯款給在國外的友人時,你是不是趕3點半跑銀行,領號碼牌排隊辦理?又或者,當你想跨行匯款區區五百元買東西或繳帳單時,卻被收取15元的高額手續費?
兩類新創業者摩拳擦掌
缺合法身分、測新技術者
未來,在監理沙盒的實驗空間裡,過去受限於法規的不便之處,都有可能被解決,達到節省費用、增加效率的目標。
監理沙盒法案通過後,《商業周刊》採訪了近10位新創業者與傳統金融業者,逾9成都正面看待,且非常興奮,對於申請進入台灣的沙盒實驗更是躍躍欲試。有興趣的業者可概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第一類,經營上雖不違法,但現行法規模糊、不確定性高者,以比特幣交易所幣託和Bitfinex為代表。
幣託行銷總監Phini Yang表示,比特幣「身分特殊」,儘管目前的電子錢包平台與即將上線的比特幣交易所都不違法,但政府和銀行在不了解這個新興事業的情況下,沒有做出允許或限制的明確表態,讓他們在與銀行服務介接、甚至是與國稅局溝通上都有阻礙。
此外,比特幣只是幣託業務的其中一塊,其他像是建立在區塊鏈上的服務,就很像是「擦邊球」,所以才想申請進入監理沙盒,在法規豁免的前提下進行測試。
若比特幣交易所能在監理沙盒中測試成功,將有機會推動虛擬貨幣的監管與立法,讓台灣成為繼日本後,第二個能合法用比特幣做交易和支付的亞洲國家。
第二類,是想透過沙盒測試新技術,突破現有的法規限制,像是提供保險管家顧問系統的吾飛金融科技公司,或是P2P借貸平台信用市集。
保險業務員出身的吾飛創辦人兼執行長蔡宜哲表示,過去保戶要進行契約變更或保單微調時,大部分仍須透過紙本,希望未來能以電子化方式進行。此外,在保戶身分辨識上,礙於保險法規定,多數仍為親見親簽,會浪費時間成本,因此他也想在沙盒中測試如生物辨識等新技術,改善舊方法的不便。
透過網路平台撮合借方與貸方的P2P借貸業,也是想進沙盒的業者之一。瑞保網路科技執行長楊瑞芬就說,現行規範下,P2P業者並不能擁有資金,否則就被視為違法吸金,但他們有客戶反映,希望能透過該平台協助定期定額投資,這個需求就讓他們相當為難,所以也會考慮申請進入沙盒,測試可行性。
傳統業者正面看待
有容錯機會,更敢試新科技
富邦金控副總經理李相臣表示,過去沒有場景可以實驗,金融業者當然會抗拒,但有了監理沙盒,可在一定規模、時間內試辦新科技,就算失敗也不會直接處罰,等於是政府給你「容錯」的機會,業者會更敢擁抱IT,畢竟「Nothing to lose, why not?(百利而無一害,為什麼不呢?)」
目前,金融科技的處境像是「還沒有找到題目的答案,」李相臣說,意思是科技進展飛快,像是AI、區塊鏈,等於先有了各種技術上的答案,但這些科技該怎麼用在金融上?適合哪樣的場景?這些題目卻還沒有想好。
未來,透過監理沙盒各種創新實驗「找題目」,就端視金融業和新創業者能激盪出什麼火花,消費者埋不埋單了。
【延伸閱讀】金融監理沙盒
運作方式:建立與一般市場隔絕的測試環境,讓新創業者在風險可控環境下,避開現有法令,測試新產品、新服務或營運模式。常設有一定實驗期,期滿之後若無問題或經修法,業者就可接軌市場。
政府角色:透過沙盒和業者討論可能遇到的法令或商業問題。
【延伸閱讀】監理沙盒上路,新創業者準備大展身手
類型:區塊鏈
想做的事情:串接各銀行服務系統,降低跨行轉帳、提領等手續費
代表業者:帳聯網
類型:虛擬貨幣
想做的事情:讓虛擬貨幣交易所能順利對接銀行服務
代表業者:幣託、Bitfinex
類型:首次公開募幣(ICO)
想做的事情:在豁免法規前提下,測試ICO風險與可行性
代表業者:無
類型:P2P借貸
想做的事情:測試協助用戶資金再投資的可行性
代表業者:信用市集
類型:保險
想做的事情:測試保戶身分辨識的技術,取代親見親簽
代表業者:吾飛
註:多數業者預估將有ICO申請案件,唯目前暫無代表公司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