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後台灣掀起植物工廠風潮,不少生技大廠都宣布進軍大搶農金財,8年前就開始發展植物工廠的日本,現在卻似乎碰到瓶頸,幾年下來已有20多家企業宣布退出,日本最大規模的LED植物工廠至今也還沒擺脫赤字,當初因為日本政府祭出補助,業者一窩瘋投入,但大多外行的企業初期都難以穩定生產,加上成本高不容易拓展銷路,不少公司紛紛打退堂鼓,但也有業者力圖挖掘新需求搏生存,一起來看看日本經驗。
這個宛如太空基地的景致正是日本視為未來農業的植物工廠,不受天候左右,透過溫度濕度管理的人工環境,能穩定生產蔬菜,日本植物工廠一口氣從34家增加到197家,8年成長近6倍,但其中竟然只有19%賺錢。
Innovatus社長朝倉行彥:「這是我的夢想或說挑戰,總之想要賭賭看,當時我抱持極大熱情。」
這位靜岡縣造紙廠老闆,因為近年紙的需求減少,3年前關閉老舊工廠,斥資8億日圓,約台幣2.1億蓋新植物工廠,且引進最新LED設備,一天可收成1萬2千株萵苣,是日本最大規模的LED植物工廠,2009年日本政府力推植物工廠甚至祭出150億日圓,相當台幣40億的補助金,希望藉機革新農業出口技術朝倉社長的植物工廠,也獲得8千萬日圓補助,但當時技術還在發展,尚未掌握大量生產的know-how。
Innovatus管理部長和田仁:「植物栽培很困難,如果不全心投入培育,植物工廠真的很難。」
大規模生產一大難題就是水,因為植物工廠採用水耕栽培,但當地水含高濃度的鈣,照實驗加入肥料,但水質不穩定,寬敞的工廠溫度調節也困難,結果初期7成萵苣發育不良,現在8成生產量都能順利出貨,但銷售卻碰壁。
消費者:「好貴喔,我家人很多,這有點太貴了。」
超市一般的萵苣,便宜的時候一顆約100日圓,但植物工廠的萵苣因初期投資和照明等成本,一顆要158日圓,是一般的1.5倍,儘管強調無農藥,但消費者不買單讓業績難成長,超市甚至取消訂單,植物工廠多的時候一天得丟掉100公斤,近一半的生產量,如今工廠上路3年,希望藉著增加銷售點擺脫赤字。
Innovatus管理部長和田仁:「我想還需要些時間,可能要半年或1年以上,但這正是我們努力克服的時候。」
其實這家植物工廠並非特例,現在日本已有24家決定撤退,當初異業進軍的大企業,包括東芝、連鎖餐廳大戶屋、人力仲介保聖那等紛紛宣告退出。
三菱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伊藤保:「往後得要高品質的管理經營,確認有無浪費之處,做為一個企業要有所成長,現在正來到大幅轉換方向的過渡期。」
當初的潛力產業卻因缺乏經驗,導致難以穩定生產、成本高難打開銷路,三重難,不過這家原本經營柏青哥的公司,3年前也在靜岡縣開設植物工廠,當初同樣把目標鎖定一般消費者,但後來意外發現超市熟食部門喜歡用植物工廠蔬菜,因為少蟲、少菌,方便便當等加工食品使用。
808工廠農業事業部長甲斐剛:「沒有異物,裡面藏蟲的風險也非常低,這是讓他們很中意的優點。」
工廠業者特地請超市負責人來參觀,強調植物工廠能穩定供應,且幾乎不用洗淨或消毒,能省下很多道功夫,大幅降低成本。
食品加工業者:「現在人手不足,因此要盡可能有效率製作安全安心的商品,我們將積極考慮採用。」
這家植物工廠靠著挖掘新需求,成功帶動業績,也有業者在網頁上提供消費者不一樣的食譜,比如冬天一般較少的萵苣,植物工廠也能滿足你吃火鍋的需求,要在這個看似退燒的產業拚出一條活路。
圖/Youtube 日刊工業ビデオニュー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