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香港都是使用繁體中文,但從「嘆」和「歎」、「妝」和「粧」,或者是「着」和「著」,其實台灣和香港在許多單字使用上,各有各的不同習慣用法。
雖然中國大陸慣用簡體字,但越來越多大陸民眾也對繁體字有興趣,開始學習繁體中文。中國大陸字媒體發現,雖然台灣跟香港用的都是繁體字,但台版與港版在單字使用上其實有些差異。
海外網引述字媒體報導,以「嘆」字來說,台灣慣用「嘆」,但香港則多半使用「歎」。「說文解字」的說法則是,歎,吞歎也。從口,歎省聲。換句話說,歎必須出氣,所以有「欠」,但氣又必須從口出,所以也從「口」。這是台港對嘆氣的用法不同。
「為」字的台港用法也不同。台灣的「為」與香港的「爲」沒有太大區別,但香港慣用的「爲」是甲骨、金文與小篆轉化而來,且「爲」是象形,最初的本意是母猴。
「妝」字,也是台港也別。台灣用「妝」、香港用「粧」。字媒體指出,「說文解字」解釋,妝,從女部,本意是梳妝打扮,「粧」是「妝」的俗字,兩者互為異體字。
台灣用的「只」,在香港則是仍以古體的「祇」表現。「只」這個簡寫,是在唐宋之後才出現,並流傳至今。(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