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下修恐攻警示一週又發生 英政府惹議


發佈時間:2017/06/05 10:48
最後更新時間:2017/06/05 10:48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英國5月下旬才發生曼徹斯特體育館自殺炸彈恐攻,6月3日晚上又發生恐怖分子駕車衝撞行人並揮刀刺殺民眾,造成7死約50傷,英國政府先前下修恐攻警示的決定也引發爭議。

曼徹斯特體育館當地時間5月22日晚間發生恐攻爆炸案,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隔天立即把恐攻警示從「嚴重」(severe)提升至「危急」(critical),這也是英國自2007年以來首次提升恐怖攻擊警示等級。

 

梅伊當時表示,恐攻警示提升至「危急」,代表下一次攻擊「隨時可能發生」,重要景點也部署必要警力。

然而,還不到1星期,英國政府5月27日又把警示下修到「嚴重」等級,並撤除景點警力部署。但一週內又發生恐攻事件,令人質疑英國情報系統是否出了問題?

「獨立報」報導,根據目擊證人說法,3日晚上恐攻發生,經過10到15分鐘後,武裝警察才抵達現場,而一般警察是幾乎無法應付四處隨機砍人的凶嫌。
 

但根據警方說法,在接到第一通報案電話8分鐘後,武裝警察就格斃了3名凶嫌。

目前整起事件由蘇格蘭警場的反恐指揮科負責調查,而非軍情五處(MI5)。雖然詳細調查結果要過幾天才會出爐,但初步調查顯示,恐怖分子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決定行動。

倫敦智庫亞太基金會(Asia-Pacific Foundation)的安全專家戈希爾(Sajjan Gohel)表示,3日晚上的恐攻事件和3月發生在國會外的恐攻事件十分相似,民眾要有心理準備,可能還有下次恐攻。

他接受「倫敦標準晚報」訪問表示,「很難過的是,這次恐攻並不令人意外。我們在國會恐攻時就看過這種戰術,現在又看到。這種恐攻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崩潰,是心理層面的。這種攻擊很有畫面,非常殘暴。」

戈希爾表示,這種只用汽車和刀的恐攻成本低、容易執行,而且不容易失敗。「我們在柏林、巴黎都看過這種恐攻手法,在美國也有過,似乎今年輪到我們了。」

此外,自從前蘇聯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幹員李維寧科(Alexander Litvinenko)從俄羅斯逃往英國後疑似遭俄國幹員毒殺,以及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併吞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Crimea)之後,英國就減少與俄國的情報交換。

俄國國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拉斯基(Leonid Slutsky)表示,為了打擊恐怖主義,應該建立起國際「架構」。恐怖分子不會停止,他們的行動越來越縝密,因此各國必須合作反恐,「很不幸地,英國最近不止一次成為他們的目標。」
 

雖然曼徹斯特恐攻後,美國情報單位屢屢洩漏情資給媒體,讓英國政府暴怒,但英國警方表示,這次倫敦橋恐攻事件,將會與美國交換情報。 (中央社)
#英國#恐攻#下修#警示#爭議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29

0.0406

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