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國家印尼,擁有豐富的紅樹林生態和原始林資源,但當地一些棕櫚油商人慣用焚燒森林的方式,清除沒有價值的林木,改種棕櫚樹獲利,時常產生嚴重的霾害,連帶著周邊國家也遭受汙染,而現在印尼政府開始重視林木復育,召集許多國際企業認地,將樹木慢慢種回去,但這樣的人工復育,相較於一把火焚燒下的大片破壞,似乎只是杯水車薪。
搭乘小船海風迎面而來,兩旁則是低矮的水生植物群,這樣的紅樹林景致在印尼並不少見,在印尼境內就有420萬公頃的紅樹林面積,位居全球之冠,只不過近年來只剩下240萬公頃,幾乎一半的面積不見了。
搭著小船在紅樹林裡頭穿梭,轉個彎就能停靠當地蝦塘,這些是在地人重要的經濟命脈,當地政府甚至在1989年到2010年間,把66萬公頃的紅樹林變更成了半鹹水的養殖池,一直到2012年印尼才成立了國家紅樹林策略。
駐印尼台商施合成:「這塊地差不多是12甲地,那是當初印尼政府10年前,他覺得這個蝦塘廢棄了,所以他希望是再復育一個紅樹林,召集各個國家的工廠,希望是大家一起合作。」
由蝦塘改建而成的國家公園,鋪上了木棧道,讓人能夠漫步紅樹林之間,甚至能夠近距離欣賞特有種。
記者詹舒涵:「正在我後方用餐的是在婆羅洲上的特有種長鼻猴,而這個公園經過了10年的復育,已經從原本只有18隻的數量,到現在已經增加到了35隻。」
肥厚下垂的大鼻是長鼻猴的招牌,因為樹林消失而備受威脅的他們,在這裡找到了家的感覺,但其實有更多的生物也跟著回來了。
駐印尼台商施合成:「很多的彈塗魚,你看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彈塗,還有很多五顏六色的小螃蟹,你看看這個螃蟹,這種螃蟹是一定要乾淨的環境才能生存的。」
由印尼政府規劃復育,並且邀請國際企業一起種樹,在這裡不時就能看到不同語言的認養立牌,在當地投資的台灣大廠更是走出公園到其他的區域認地、植樹,加上當地的保育意識抬頭,蝦農們開始以自然粗放與紅樹林共處,但在無法輕易抵達的深處林區,煙霧迷漫的森林悲歌卻沒有停息。
當地蝦農:「他們燒森林,燒了森林然後煙風吹過來,下雨掉到我們的蝦池,然後酸、黑水。」
蝦農語氣很無奈,因為當地的棕櫚油商人慣用焚燒方式清除沒有價值的林木,然後改種棕櫚樹獲利,而嚴重的霾害卻得共同承受,以去年的森林大火來說,煙塵甚至飄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最遠還到了泰國的南部,但印尼政府卻始終束手無策,最後國家損失了台幣1.54兆元。
豐富的自然生態為印尼帶來許多經濟優勢,但該如何挽救受到破壞的環境,甚至與自然永續共存,除了零星的企業種樹,恐怕還得拿出更多的政策以及方針。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