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現代老年人失明的主因,現在日本研究團隊利用萬能細胞iPS,製作能移植視網膜的薄膜,大幅改善患者視力,最快明年就能進行臨床手術,另外北海道北斗醫院也跟熊本大學合作,利用超音波,減緩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患者接受治療後覺得身體僵硬程度,有明顯改善。
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未來重見光明不是夢,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及京都大學等研究團隊,在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領軍下,將進行世界第一個臨床研究計畫。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教授山中伸彌:「日本不同領域的專家,能一起組隊合作是往前邁進的一大步,我感到非常強而有力。」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單眼看物體扭曲變形,或視野出現中央暗影,日本國內有69萬名患者,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每10人就有1人罹患。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串田勝:「不知什麼時候會失明令人非常不安,我祈禱早一天也好,能盡快接受治療。」
研究團隊從前年開始,利用患者本人的皮膚細胞,製作俗稱新型萬能細胞的iPS細胞,再製作能移植視網膜的薄膜,稱為「自體移植」,但製作自體移植的iPS細胞,必須詳細調查遺傳因子是否異常,得花上半年以上時間及數千萬日圓,很難普及,這次臨床研究改採「異體移植」,能大幅縮短時間,費用也只要幾分之一,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3年前開始,請特殊免疫型的人提供細胞,一般「異體移植」移植他人細胞會出現排斥反應,但特殊的iPS細胞,則不易發生排斥反應。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室長高須直子:「能減少免疫排斥反應,對患者來說是非常大的優點。」
研究團隊最快明年上半年,預定在神戶市中央市民醫院,及大阪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手術。
理化學研究所計畫主任高橋政代:「結合臨床研究與治療實驗,希望能盡早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例。」
不只眼疾患者有福音,全球超過600萬人罹患的帕金森氏症,也出現新選擇,位於北海道帶廣的北斗醫院開始新臨床實驗,帕金森氏症是大腦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引導物質多巴胺,導致四肢顫抖行動遲緩,目前仍無法根治,這位55歲女性患者從30多歲開始,手就會不由自主顫抖,且關節僵硬,診斷結果罹患帕金森氏症,但長期服藥的副作用,就是身體會不自主的亂動。
帕金森氏症患者:「去店裡的時候突然在結帳櫃檯變這樣,周圍的人肯定會嚇一跳,但如果不服藥身體會變得不能動,因此對社會生活產生一定的障礙。」
為了緩和症狀患者可透過手術,在大腦深部植入精密電極,進行高頻率電刺激,但開腦手術對患者負擔大,北斗醫院和熊本大學專家決定改試用超音波。
熊本大學特任教授山田和慶:「跟放大鏡把太陽光集中一點燃燒的原理類似,這個方法完全不用開刀,患者不用那麼辛苦這是非常大的優點。」
透過核磁共振掌握腦部影像,針對標的部位照射50度高溫超音波,不會傷害周圍細胞,加上手術局部麻醉能立刻確認手部肌力,手術歷時5小時完成,隔天這位患者感覺身體不再那麼僵硬變得輕盈,過去困難的小跑步現在也可以做到。
帕金森氏症患者:「感覺好像回到幾年前一樣,身體感覺變輕了。」
不過超音波治療並非適用每位患者,腦部骨骼密度得達一定標準,但對飽受症狀所苦的患者,無異多了一個治療選項。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